【案例】键盘时代也别忘笔尖上的文字美(2)

【案例】键盘时代也别忘笔尖上的文字美(2)

提笔忘字普遍 汉字“失写症”,需要治治了

面对“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它传承好,在数码时代,我们要打好“汉字保卫战”。

在日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却成了一道让当代中国人尴尬与汗颜的“公众考题”,许多人不禁感叹“汉字的危机来了”!

今天,我们生活在数码产品和信息网络之中,几乎无法摆脱。由于数码产品的快速普及和信息网络的日益发达,人们不需要手写汉字,就能轻松自如地学习、工作和生活。长此以往,在“用进废退”的自然法则之下,人们越来越不会手写汉字了。

提笔忘字的普遍现象,被称为数码时代的全民“失写症”。所谓“失写症”,原本是指脑损害所引起的原有书写功能受损或丧失。可如今,脑部神经没有什么损害,很多人就出现失写症状了。

事实上,不仅我们中国人患上了这种全民汉字“失写症”,在数码浪潮的席卷之下,日本民众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汉字失写——汉字是日本文字的一部分。过去,日本的孩子们得花数百小时去学习这种复杂的文字,但现在,他们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只需要输入英文字母,就能找到所要的汉字。一些孩子上课甚至不再做笔记,只是拿出平板电脑把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内容拍下来。其结果是,许多年轻一辈逐渐忘记汉字这种象形文字及其含义。

毫无疑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码会更全面、更深入地影响我们,今后手写汉字的需要将越来越少。也就是说,全民汉字“失写症”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种常态。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首先,要认识到这是不可抵挡的现实,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潮流;其次,应该继续强化小学阶段的汉字手写教学,包括传统书法文化教学;再次,打造更多更优秀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引发全民对汉字“失写”的关注,激发国人对手写汉字的热爱。

总而言之,在数码时代,我们要尽量避免汉字成为“熟悉的陌生人”,努力打好这场“汉字保卫战”。正如歌曲《中国娃》所唱,我们中国人“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面对“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它传承好。 

书写设备的改变不可逆,“换笔”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众多汉字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让不少人产生了警醒之心,甚至有网友喊出了“拯救汉字危机”的口号。

不过,另一方面,考题的设定也受到了一些观众的质疑。网友“_乌鱼_”抱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拿各种一辈子用不到的生僻字作为竞技内容”。“网警小轩”则表示,“汉字本身就是用来交流的,考察过生的汉字不见得有用,应该也注意一些不难写,笔画并不复杂,但容易犯错的字。”

同时,也有专家指出,书写能力的退步是文字工具进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人们不必过于忧虑。“要是出现不会写的生僻字,用智能手机、电脑一查就知道,善于‘假物’也是一种能力。”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盛玉麒认为,汉字作为书写符号伴随工具的进化经历了“刀笔、软笔、硬笔”的演变,现在已经到了“机笔”阶段,这种“换笔”是科技进步的自然结果,当前常用汉字约有2500个,掌握之后足以读懂99%以上的通用汉语语料。汉字不会西化,更不会消亡。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也说,未来书写设备的改变是不可逆的,节目的本意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醒大家”,并“重温汉字的美好”。

“目前不少人正在为汉字手写的传承担忧,担心以后人们汉字的书写水准,会不会退化到只会辨认的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词典室副主任程荣是此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裁判之一,在她看来,这个节目把小学里“汉字听写的小测验”变成了全民参与的“汉字听写盛会”,为普通大众使用汉字提供了一个正字、正音的大平台,具有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的双重意义。

“汉字用来记写汉语并传承着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程荣说。到现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的反思和讨论仍在继续,但正如参赛选手所说,“不论输赢,最后胜利的都是汉字。”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