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结构需要大调整(2)

中国金融结构需要大调整(2)

二、银行体系结构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备选方案

1.增量与存量改革相结合,完善银行业内部结构。

放宽银行业市场准入限制,允许民营资本创设社区银行、县域银行和村镇银行,将是银行体系增量改革的主要内容。民营小型银行发展不仅可以为本地居民提供零售业务,为民营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支付结算和融资服务,而且可以形成经营风险的分散化和行业内消化机制。未来民营小型银行发展模式建议借鉴美国的单一银行模式,不设分支机构;不跨地区发展;并且可以探讨无限责任等多种可能的公司制度安排,以防范出资人和管理者的道德风险。

民营小型银行的发展更需要通过现有商业银行的存量调整和民营化改革来实现。从美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美国银行业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资产占GDP比例几乎没有增长,其在金融总资产中所占比例则从54%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我国银行业规模扩张已近尾声,未来其资产占GDP比例会相对稳定或下降;银行资产在金融总资产中的比重很有可能从70%下降到40%~50%。当前银行界及监管部门存在的一个认识误区是银行业资本金不足,需要追加资本。这从单个银行微观视角看是对的,但是从全行业宏观层面看很可能是错误的。整个银行业可能不是资本不足而是资本过剩(overbanking)。整个行业的资本过剩是指在市场规模和竞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银行资本的实际收益率低于投资者要求的资本收益率。目前实施的存贷款高利差补贴很可能掩盖了银行业资本过剩的事实并导致资本过剩状态的恶化。因此,发展民营小型银行需要以银行体系的存量改革为主。

存量改革可采取以下举措:(1)允许现有小额贷款公司中规范有序、审慎经营且绩效良好的转制为不设分支机构的单一银行,以适应民营小微企业、农村农户和城镇居民对银行服务的客观需要。(2)推进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支行民营化的分拆改革试点。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将部分支行出售给民营资本或转让大部分股权并保留10%~20%少数股权的方式,实现大银行业务重心的转移和银行体系的结构调整。大银行与分拆后形成的民营小银行之间的股权联系有助于促进大银行对民营小银行提供技术援助,促进两者之间业务上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关系的发展。大银行支行民营化政策还有以下益处:可缓解现有银行资本金不足;可切断金融风险通过银行总分行制度向国家财政转嫁的通道;可适当收缩国内业务,拓展国际业务,为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金融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3)为了调动大银行进行支行分拆改革试点的积极性,并实现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发展,银监会可以将支行分拆改革作为大型商业银行开展新业务和混业经营试点的前提条件。

促进民营银行发展必须以健全的存款保险制度为基础。因此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与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应该齐头并进。该制度必须将存款保险作为所有吸收居民存款银行的法定要求。并可实施存款保险费率与银行规模正相关的定价政策,以抑制商业银行在规模上的过度扩张。目前中国大银行大都已是上市公司,并在市场压力下以规模扩张和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由于大而不能倒定律,大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和道德风险会给银行体系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相关救助的社会成本。因此有必要通过规模递增的保险费率为金融系统性风险和银行危机提供社会性拨备。就上市大型商业银行的股东回报而言,大型银行破产风险相对较小,股东的股权投资收益率应与公用事业企业或准国债收益率相当。由此可见,规模累进的存款保险费率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2.稳步推进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有15年历程。改革遵循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基本原则。目前尚未完成的是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的全面放开。最近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的举措体现了渐进改革的合理思路。但是放开小额、活期和短期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才是改革最终完成的标志。

利率市场化在中国金融改革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市场利率是重要的投资项目筛选机制,政府长期采取低利率政策已经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和低效率。其次,低利率长期损害最终债权人利益,对于应对老龄化挑战十分不利,并且造成不动产投资的虚假繁荣。再次,利率市场化是提高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全面开放银行业市场的前提条件。事实上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内生性要求。理财产品快速发展反映了商业银行变相提高存款利率争夺资金来源的内在要求。

但是存款利率的快速上升会诱导银行积累高风险资产,导致银行系统性风险上升。因此我们建议,逐步放宽存款利率上限,分阶段提高存款基准利率,保持存款实际利率为正的一定水平,在2~3年内渐进实现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3.逐步消除商业银行业务限制,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多样性。

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是否需要混业经营,本世纪初就有很多讨论。总结国际经验,分业经营通常是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强化金融体系稳定或安全目标时强加给金融业的业务分工和法律约束,混业经营则是金融机构出于生存和竞争需要对现存业务限制的突破和政府适应性地放松管制的过程。因此,分业经营与金融安全的要求相关联,混业经营则与日趋激烈的竞争相伴随。当前,我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难点在于:系统性风险与竞争压力同时并存,陷入两难境地。

需要指出的是,混业经营不应简单等同于全能型发展。我们将混业经营看作是分业经营限制的取消,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优势自主进行市场定位和经营模式的选择。中国银行体系可以通过逐步放宽业务限制从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转向效率增进与差异化兼具的发展模式。

商业银行竞争战略可分为低层次规模扩张型、中间层次的低成本有效经营和高层次差异化发展三类。华夏银行今年前6个月的资产负增长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中国银行体系规模扩张模式已经走到尽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为各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短期内中国银行业降低成本仍存在一定空间,但其作用是相对有限的。多样性与差异化发展是商业银行长期发展的根本出路。因此监管部门需要放松业务管制,并做好业务发展的咨询和服务工作,帮助商业银行走好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