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生:学会群众语言 做好群众工作(2)

王国生:学会群众语言 做好群众工作(2)

领导干部要把讲群众语言作为必修课,下苦功夫学习掌握。只要做到心贴心、面对面、实打实,群众语言就会学到手。“心贴心”是根本。群众看干部,最重要的不是看你送去多少钱,而是看你送去多少心。干部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才会对群众有真情,才听得到群众的心声,真正接到“地气”。焦裕禄同志风雪天看望双目失明的五保老人,当老人问他是谁时,他动情地说,“我是您的儿子。”所以,人民群众都把他当作贴心人。“面对面”是基础。基层和实践是群众语言最活跃的课堂,也是群众语言最集中的场所。到基层去的次数多了,在群众中待的时间长了,耳濡目染,日积月累,脑子里装进的群众语言就会丰富起来。经常到田间地头、厂矿车间、背街里巷,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站在一块田地里,在交流中加深对群众语言的理解,也就会更自觉更熟练地运用群众语言。“实打实”是关键。老百姓最喜欢实在人。同群众打交道,就像地里的麦穗,身子越低,分量越重。首先,态度要诚。到群众中去,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脚踏实地,甘当学生,拜群众为师。其次,说话要真。不空口许诺,不能有任何花言巧语和官腔官气,在言谈举止上与老百姓保持一种自然的亲近,群众认为你“实诚”,自然就会掏出心窝子,打开话匣子。第三,办事要实。只有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让群众看到实效,得到实惠,群众才会从心里认同。

学习群众语言不仅是为了掌握沟通的工具,还要学以致用,推动工作。我们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讲好群众语言作为开展活动的重要切入点,推动作风改进和党群干群关系改善,提高我们的科学决策水平和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是善于运用群众语言开展调查研究,推进科学决策。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越来越多,但走群众路线是根本途径。同样是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有的同志三言两语就能活跃气氛,让群众讲出实情实感,摸到第一手资料;有的同志却不知从何处入手,挤牙膏般提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始终是云山雾罩,话不明理不透。一个事半功倍,一个事倍功半,差距就在于是否真正理解了群众,能否用群众喜欢的方式交流,找到有效沟通渠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谋发展做决策,必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如何“问”是有诀窍的。要找到党的主张和群众利益的结合点,要熟悉群众一个时期的主要关切点,这样才能和群众谈得拢、合上拍。基层处处是课堂,群众人人为老师。如果领导干部真正深入下去,能上百姓的炕头聊天,能下农民的地头问难,交一批真朋友,搞一些活调研,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听取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何愁谋事取不到真经,成事得不到妙法?

责任编辑:徐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