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善于运用群众语言宣传动员群众,激发创造活力。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作为领导干部,最大的本事就是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群众的创造性充分释放出来。这种本事也包括运用群众语言的能力和水平。在宣讲政策时,不能板着面孔僵硬说教,不能故作高深抽象议论,不能“依着葫芦画瓢”,文件上怎么讲,对群众就怎么念,必须贴近群众,群众喜欢什么形式,我们就采用什么形式,把要说的同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党委政府的“大道理”通俗化,把政策具体化,让群众听得明明白白,这样才能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激发群众热情,让一切创造源泉充分涌动,汇涓涓细流成大海。如果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够有效地组织动员起身边的群众,必将形成巨大的群体力量。
三是善于运用群众语言纾缓群众情绪,促进社会和谐。现在既是发展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大量矛盾的化解,既需要我们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也要通过情、理、法交融,把群众诉求引导到依法、理性的轨道上来。运用群众语言打开群众思想上的心结,消除群众认识上的误区,对当前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具有关键作用。在扶贫济困时,不能把落实党的惠民政策简单化,要与困难群众平等相待,用家长里短式的语言,话冷暖、唠家常、谈心声,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具体问题切入,帮助他们查找贫困的原因,拿出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我们既不能因为事小而漠视,言谈拒人千里;也不能超越实际,开空头支票。符合政策、具备条件的要马上办,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正确引导群众的心理预期。只要我们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真诚交流、真挚关怀、真心帮助,即使问题不能马上解决,也往往能够起到消除困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作用,促进问题逐步解决。要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把一般的道德准则、普遍的是非标准、淳朴的民风民俗、公认的人情事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情”为纽带,靠“理”解心结,用“法”化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解释法律条文,变“说不清”、“说不过”为“说得清”、“说得通”。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并写进了中央正式文件。这四句话,不仅对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我们转变作风指明了方向,而且在运用群众语言、转变文风话风上也给我们作了表率。我们要努力从话风改起,学会群众语言,多讲群众语言,以话风好转带动作风转变,提高我们在群众中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引导力,真正让干群同心同德,同频共振,同甘共苦,为实现中国梦和“五个湖北”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为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