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总结中国创新,打破西方制度迷思

胡鞍钢:总结中国创新,打破西方制度迷思

80cb39dbb6fd526634b2f1a6ab18972bd50736e3

“集体领导制”是“创新者”

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以其优异的实践证明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基于“集体领导制”的历史发展逻辑和制度创新内涵,这一机制的比较政治优势可概括为:决策行为不翻烧饼、决策效果可预期、决策影响可预见、决策思路可延续。

与美国的“个人总统制”相比,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是现代国家制度典型的“后来者”和“创新者”,因为后者的制度产生时间要晚得多。但是“晚有晚的好处”,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创新更加现代的制度,创新更加灵活的机制。事实上,中国的“集体领导制”明显优于美国的“个人总统制”。美国总统个人权力过于集中,特别是对外决策几乎是由个人作出的。他的决策失误,就要由整个国家和全体国民来承担,而他个人的损失只是不再担任总统而已。

美国的“两党制”和“总统制”,其松散的政党组织结构、羸弱的组织控制能力、低下的政党向心力和决策智慧集成水平、“从天而降”(指全凭能言善辩、开空头支票,获得1/4选民的支持即可当选)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实质性问题的忽视和拖延,使得美国的政治学者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可能是更明智的,也可能更愚蠢。以奥巴马为例,他在竞选总统时向美国公开承诺,当选后将为美国创造5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再创造200万个就业岗位。而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2007年美国就业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为14604.7万人,而后一路下降,到2010年已经减少为13906.4万人。对这一数据奥巴马十分清楚,因此于2011年9月提出了4500亿美元创造就业的法案,企图为国民创造就业,但是国会就是拒绝合作,奥巴马对此愤怒不已却又无能为力。

对此,美国学者罗伯特·弗兰克林·恩格尔评论道:当中国正在为下一代设计五年规划时,美国(政治家)正在筹划下一个选举的计划。即使是跨国公司的CEO也对美国总统和国会评价不高,而中国政府得到的评价则远高于前者。事实也是如此。2002年中国确立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通过四个五年规划实现这一核心目标。经过了“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的实践,中国已经上了“两个台阶”,提前实现了2010年的目标,凸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

“分裂”的华盛顿将“一事无成”

我们看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国家,其权力机构既是分立的,又是多元的。这是出于权力之间互相制衡、制约的考虑,每一个权力机构都不允许其他权力机构的触角进入自己的法定权力范围内。但是这一机制本身就有几种可能:它可能会互相制衡、制约,但它也可能会互相掣肘。

现实决策过程中更多的情况是,不同权力机构之间不仅存在对立、制衡的一面,更存在统一、合作的一面。但美国等国家并没有这样的协调机构和机制,因而就出现了相互对峙、相互扯皮、相互拆台的现象。连奥巴马总统自己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事实,称“华盛顿将一事无成,因为华盛顿四分五裂”。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