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总结中国创新,打破西方制度迷思(2)

胡鞍钢:总结中国创新,打破西方制度迷思(2)

在当今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是国家竞争,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竞争;而大国竞争的实质是决策能力的竞争,这就如同两军交战的背后是两军统帅指挥能力的较量;而决策能力竞争本质上又是国家决策机制的竞争。这并不取决于本国决策机制的好坏,而是取决于是否比对手更具优势。虽然美国是最早创立总统制的国家,但200多年前的制宪家无法预见今日激烈竞争的世界。这一制度的某些部分已老旧、僵化,即使是奥巴马深知这一点,也无法改革或应变。这就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自我锁定。中国尽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但也是最年轻的现代国家之一,有着极具创新力的执政党。

中国要增强制度自觉和自信

只有比较才有鉴别。这对于我们打破所谓的“美国民主迷信”、“选举原教旨主义”,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中国政治自信起到重要作用。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就一直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视同为“一党专政”,却忘记美国总统是典型的“个人(总统)专制”;他们也一直抨击中国不是民主国家,却忘记小布什决策发动伊拉克战争,即使已经错了,仍然不能自我纠正,更谈不上对伊拉克和美国人力资本损失和经济损失承担任何后果,付出任何代价。近年来,国内也有很多人觉得中国的政治制度远不如西方,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缺乏信心,有自卑感,每每谈到政治、民主、自由,就“言必称希腊”,对西方充满羡慕感,认为自身落伍于时代,落伍于世界。这是毛泽东所批评的《法门寺》里贾桂的心态,他主张要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

我的评价是:中国共产党人承受着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面临着世界上最复杂的国情,却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世界作出了最突出的减贫贡献、增长贡献和发展贡献。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新,而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制度创新和治道变革。它大大超越了几百年来美国等国家政治制度的“一党控制”、“两党分治”、“三权分立”的实践与理论,彰显中国人极大的政治智慧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从来就没有绝对“最好”、“最佳”或“最优”的制度或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或模式;在现实世界中,只有“最适合”、“最适应”的制度和模式,也是不断调整、不断适应、不断变化的制度和模式。

中国创新并实践了民主集中制,这种民主集中制又形成中国特色的“集体领导制”,非常适合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极其适宜于中国的发展阶段和社会条件,十分适应于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考验和挑战,也特别有利于中国创造发展奇迹、治理奇迹。当然,这一制度从来都不是没有缺陷的,更不是完满无缺的,这就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作者: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近作有《中国集体领导体制》)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