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进入人口红利的拐点时代了吗?(2)

中国已进入人口红利的拐点时代了吗?(2)

放宽二胎,能否延续红利期?

焦点

8月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多次释放“完善生育政策”信号,引发公众对放宽二胎政策的遐想,特别是从“双独二胎”到“单独二胎”政策变迁可能性,更是被舆论解读为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现实选择。

观点一 或将减缓人口红利消失步伐

马芒认为,长期来看,放开二胎生育产生的新增人口,不仅能拉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将在若干年后大量补充不断减少的劳动力资源,使“人口红利期”消失的步伐减缓。

观点二 和人口红利没有关系

蔡昉认为,中国应该研究适当调整人口政策,将二胎生育交由家庭决定,但是生育政策的调整,与人口红利关系不大。一方面由于抚养成本较高、低生育思维惯性等原因,并不会带来人口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新生儿成长为劳动力,至少还得需要15年的时间,难以改变劳动年龄人口不断下降趋势。

观点三 只会加速红利消失

陈佳鹏说,根据百年人口预测成果,如果“十二五”期间放开“单独二胎”,到205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4.14亿,人口数量仍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但因为新生儿数量增多,只会增加社会供养人口比例,不仅不会延长红利期,还会加速人口红利的消失。

记者点评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计划生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保持一个合理的生育水平,还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调整和优化人口结构组成,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延迟退休,老龄化社会必然选择?

焦点

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继续攀升。数据显示,2012年末,我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人口近2亿人,占总人口的14.3%,大大超过10%的老龄化社会国际标准。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是否会迫使我们延迟退休年龄?

观点一 用好老年群体,人口第二红利可期待

陈佳鹏说,退休年龄若能从60岁上调到65岁,每年可增加8.83%生产人口,减少23.23%老年人口,相当于同期增加1/3的劳动力资源,这对经济发展影响十分可观,人口第二红利值得期待。但考虑到劳动就业压力和人力资源禀赋,调整退休年龄比较理想的时机应该在第一期红利结束之后,也就是2038年至2043年期间。

观点二 人口红利一去不复返,延长退休年龄条件不成熟

蔡昉认为,人口红利是在一个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经济现象,一旦逝去将不可复返,所以不存在人口第二红利之说。因此,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就需要特别谨慎,切忌急于求成,否则很容易把接近和超过退休年龄的这部分人的脆弱性暴露出来,很可能处于既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社会保障的尴尬与无助状态。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