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出阶段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重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重视做好群众工作。在国际共运史上占有光辉席位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群众”的重要性,“依靠群众”成为大多数早期共产党人的共识。
党的群众路线是与党的诞生和发展壮大相生相伴的。党成立前陈独秀在《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中就指出,“就是人民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对俄国十月革命,李大钊称之为《庶民的胜利》;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号提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这些都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群众力量的认识。
1921年7月,陈独秀给出席党的“一大”代表的信中,希望会议郑重地讨论四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慎重进行发动群众”。“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俄文译稿)》第三条提出“ 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一大”文件虽然没有直接提“群众”二字,但“工人、农民、士兵”就是“群众”。这些表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群众意识(党的“一大”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召开的,“纲领”也由共产国际的代表帮助起草,目前仅存俄文和英文稿)。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已经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作为行动纲领。
1922年7月党的“二大”《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地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我们既然要组成一个做革命运动的并且一个大的群众党,我们就不能忘了两个重大的律: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这是已知的党的决议中最早提到群众的概念和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
1923年6月党的“三大”宣言指出,“拥护工人农民的自身利益是我们不能一刻忽忘的”。1925年1月党的“四大”《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1925年9月至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927年4月至5月在武汉召开的党的“五大”《组织问题决议案》“认定必须改正并补充旧时的党章”,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同年6月1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议决案》首次明确规定“支部是党与群众直接发生关系的组织”,并详细规定了支部的六项任务,包括“宣传和组织群众”等。从这一期间党的文件可以看出,党一直在探索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
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做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的重要决定。同年11月,李立三根据党的“六大”精神,同浙江地区负责人的一次谈话中使用了“群众路线”一词,即“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这是已知的党的“群众路线”的最早的口头表述。
1929年9月,由陈毅根据周恩来的谈话和中央会议的精神起草并经周恩来审定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三次提到“群众路线”,即筹款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没收地主豪绅财产要“经过群众路线”,红军给养及需用品问题也要“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这是已知的党的“群众路线”的最早的文字表述,也是“群众路线”最早的比较全面的论述。
根据《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精神,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毛泽东做政治报告。会议一致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8个决议案,要求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党的工作要“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古田会议结束后,红四军立即开展了传达贯彻会议决议的活动。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一次系统总结和成功实践。
毛泽东不仅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理论建设上重视群众路线,而且付诸于行动。早在1921年秋天,毛泽东去安源发展党员、动员革命,后同李立三、刘少奇共同组织了1922年9月的安源路矿总罢工,成为中国工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运动。1925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1927年3月毛泽东为答复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用32天的时间考察起草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农村中须有一个大的革命热潮,才能鼓动成千成万的群众,形成一个大的力量”。毛泽东领导发动的秋收起义的主要力量就是工农群众。后来,毛泽东先后在江西、福建等地进行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岗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农村调查,深入到群众中了解第一手资料。在1933年6月中央苏区开展的查田运动中,毛泽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顾全大局,努力保护群众利益,把“左”倾错误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1934年1月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提出,“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质量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这些是毛泽东早期的群众路线思想和实践。毛泽东是对党、军队与群众的关系阐述得最早、最多、最为系统、最为深刻并且最努力付诸于实践的党的领袖,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实际“奠基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