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理念、新方法为城市交通做手术(2)

用新理念、新方法为城市交通做手术(2)

其实不仅是东京,包括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等等,这些世界性的城市,都经历过这个痛苦的阶段。像东京经历这个阶段以后是怎么治理的呢?其中有一个非常严厉的措施,就是买车必须要有停车位,没有停车位是不能买车的。首先要有一个车位证,把车位证放在一个挡风玻璃上,警察可以随时查的,车位证都有一个编号,这个编号跟车位的号对上,说明这个是合法的。如果没有对上,罚单就会贴上,如果一看这个证是假的,罚款20万日元并且要蹲3个月监狱。如果违章停车三次,驾照就吊销了。连续三次驾照被吊销,后果就是终身禁驾。现今北京的交通发展到了现在这个程度,实际上有很多方面需要去改进,包括道路设计、管理、信号、标志标线、人的素质等等。

那么现今如何去发展交通呢?首先交通发展的理念上需要全社进行反思。要科学的发展交通,尤其是要大力的发展公共交通,优化的公共交通,地面公交。地面公交这几年的客运量是下降的。为什么下降呢?第一,不快捷。在北京,如果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开车一个小时,坐公共汽车用两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的话,对于市民是接受不了的。第二,不方便。因为坐公共汽车,不太可能保证只坐一趟车就到达目的地,倒车是很不方便的。实际上我们的交通枢纽,换乘站设施还严重不足,还需要大力建设。第三,就是需求管理,这方面确实需要全社会的努力。目前北京有500多万辆的汽车,其中小汽车是400多万辆。对比上海,它有300多万辆车,但实际上把摩托车都算进去了,真正的小汽车只有100多万辆。所以去上海就会发现它的交通压力也不小,虽然也很堵,但是比北京的压力还是要小。

再给大家列一个数字,香港大家都知道,它的收入水平是很高的。但是香港有多少车呢?只有65万辆。小汽车一共才40万辆。为什么香港人收入那么高却只有这么点车呢?这恰恰就交通发展理念上的问题,现在大家富裕了,自然而然就认为应该有一辆车。对待小汽车的观念,要因地制宜的去分析。的确小汽车是经济发展必然的结果,但是它是分地方的。香港为什么只有40万辆小汽车呢?我们知道香港的楼密度是很高的,很多香港人是住在半山腰上的,在那样的地方是不可能给大家建停车位的。香港又管理的很严,不允许随便停车。曾经香港运输署的官员到北京来,有人问香港的车那么少,大家不买车吗?他们的官员说,在香港要买一个车很贵,各种各样的税不算,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车位,在香港岛上一个车位平均下来是200万港币。所以在香港,到地下室去看没有车位,老板都不开车,地下车库一共就三个车位,都是留给要员访客用的。还有一个例子,纽约的曼哈顿,高楼大厦特别密的地方,当地有77%的家庭没有车,曼哈顿岛上有穷人,但是也有富人,在哪一套公寓都是几千万美金一套。那个地方寸土寸金的地方,是没有人愿意拿出几平米来停车的,换句话说在城市里面,一辆车所需要的土地,要远远的大于每一个人所消耗的土地。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城市的中心区几乎全部都是如此。到了东京,离东京市区 50公里到70公里的人也要到东京上班,他们平时是有车的,但是一旦要想进市中心,只有坐公交,坐地铁一条路,不可能开车的。

现在北京的交通之所以会非常拥堵,就是500万辆车绝大部分是在市中心的。二环以里这个区域,人均拥有小汽车的比例是曼哈顿的两倍还要多。给大家再举一个例子,北京市城六区,2005年开小汽车的出行的73%是不交费的。到了201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86%,就是开5次车只有1次才是收费的。有详细的数字发现,就是有一个开车出行的距离分布,从中发现低于5公里的比例占到了44%。5公里其实按照传统来讲,就走路、骑车,基本上都可以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开车呢?说明现今城市交通的管理其实面临的课题是很多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就是不是说非得靠开车不可。以人为本,才是交通发展的一个根本的出路。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大家从战略上,从政策上来做出调整,当然也需要全社会的出行观念做出调整。大家希望有一天开车出行不受限制的去开,随心所地的去开,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这种场景这是我们的梦想。今天来谈论“中国梦”,这个梦是很好的,大家应该有这种梦想,相信有一天能够实现。相信北京的交通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因为从世界的城市发展经验上来看,许多城市都经历过交通的痛苦期。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