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科技新优势。科技创新是事关河南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是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迫切需要。要以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支撑引领和驱动能力为根本目的,把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主攻方向,切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创新载体。抓住全面实施这国家三大战略的难得机遇,发挥创新驱动的载体和平台作用,把国家战略转化为河南科技发展新优势。落实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争取国家及有关部委在现代农业科技上的支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河南在良种培育、粮食稳产丰产、新品种推广应用、粮食深加工等方面的科技优势。抓好中原经济区规划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强化河南在特高压输变电装备、盾构、锂离子电池、超硬材料、多晶硅、生物疫苗等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积极落实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建设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破解突出矛盾的当务之急和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型产业集聚区、高新区、科技创业孵化基地等为载体,以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为平台,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不断培育和打造河南科技新优势。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体制机制新优势。破解长期以来困扰我省科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开放。要利用国家三大战略规划提供的先行先试权利,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体制机制新优势。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支持土地流转、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等关键环节先行先试,推动航空管理、海关监管、口岸建设、通关便利化等重点领域大胆创新,探索土地利用、财税管理、投融资、科技创新、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放权或突破,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社会、企业、个人的活力和创造力。要统筹体制创新的全面性和协同性,区分轻重缓急、注重长短结合,从常规的单个领域单项突破转向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领域改革综合配套、互促共进。要着力构建举省开放体制,加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格局。在领域上,既要扩大工业领域开放,又要大力推进农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领域开放,尤其要努力在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地域上,既要扩大对境外、国外开放,又要强调对内开放,注意瞄准结构调整重点地区,推进高层次区域招商。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效果,十分注意研究分析产业转移趋势和自身条件优势,找准两者的结合点;突出专业化集群式招商,积极探索“全链条、全要素、全服务、无障碍”的立体招商模式;积极营造更加浓厚的开放氛围,推进全省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
3、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
● 把国家战略转化为河南发展新优势,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 要切实增强运用规律科学决策的本领,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真正做到不走错路、少走弯路。
● 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认识把握规律、推动政策创新、完善考评体系,持续抓关键、出实招、见实效。
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把国家战略转化为河南发展新优势,着力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是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一是靠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求发展的共识。正确的战略集中体现为国家批复我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这三个战略规划,标志着河南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战略举措和基本路径已经明确。正确的策略集中体现为“四个坚持”,就是坚持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坚持产城互动、相互促进,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对这些战略和策略,要深刻领会,要锲而不舍地抓好实施。二是靠开拓创新求发展的共识。开拓创新是各级干部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我省经济正在加快转型升级,进入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的新阶段,各级干部能不能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进程和前景。各级干部应当不辱使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始终做到敢于担当,带头开拓创新。要围绕国家三大战略加大创新力度,在内外并重的开放系统中寻求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释放发展的巨大潜力、源头活力和持久动力,推动河南经济发展由依靠投资驱动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换。三是靠务实重干求发展的共识。务实重干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各级干部要丢掉私心杂念,抛弃名利得失,勇敢承担起推动工作、干事创业、为民造福的重任,绝不做“太平官”、“平庸官”和“圆滑官”。要营造可以容忍干部有失误但不能容忍不干事的氛围,倡导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查实情、出实招、求实效。要坚持“抓大事、解专题,抓当前、谋长远,抓具体、促落实,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理念,突出实绩,立足于实,始终做到真抓实做。
进一步认识把握规律。要总结历史经验,突破思维定势,加快树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零点思维,创新先进理念,采用科学方法,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努力做到不走错路、少走弯路。一是要进一步认识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规律。重点认识把握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律、产业梯度转移规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规律,区域空间布局与结构优化规律、区域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规律等。以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突破口,突出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培育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打造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区域格局,积极推动各区域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二是要进一步认识把握产业发展规律。更加注重产业链从上游向下游突围、产业层次由传统加工制造向服务增值提升、产业形态由分散形态向集中形态转变、产业扩张方式由点式发展向链式发展转变、产业配套要由依赖跨区域采购向本地配套供应转变,围绕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更加注重龙头基地型、技术创新型、服务中心型项目引进,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内生动力并举,以增量升级带动存量优化,重塑河南发展新优势。三是要进一步认识把握城镇化发展规律。坚持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坚持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深刻把握省情,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建设产业集聚区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产兴城、依城促产,推动产业转移与人口转移、产业要素集聚与城市功能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与城市管理创新、产业融合与城乡融合的互动协同发展,探索符合河南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进一步推动政策创新。国家三大战略规划赋予河南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权利和相应的政策,要深刻理解规划内容和政策指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使之成为河南发展新优势和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的有力支撑。一要积极谋划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发挥最大政策效应。国家三大战略规划从粮食生产、产业升级和投资引导、开展人地挂钩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生态补偿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涵盖财政、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等多个方面,我们要围绕河南发展大局,切实用好国家三大战略所赋予的政策红利,将先行先试的内容细化,使其在助推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方面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二要充分挖掘国家战略所蕴含的政策潜力,力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准确把握国家三大战略的深刻内涵,加强研究、挖掘潜力,捕捉其中的重要信息和机遇,在重点领域继续加强同国家有关部委、中央企业的纵向衔接,进一步争取政策支持,并注重结合地方特色,在政策创新上大胆突破、先行先试,挖掘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的政策含金量。三要统筹国家三大战略,注重形成政策合力。强化各区域、各部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三大战略中的多方协作、相互配合、统筹推进,注重优化政策组合,形成各配套政策间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良好格局,不断提升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的政策综合效应。
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必须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考核手段,切实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一要树立正确的干部任用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并提出了“好干部”需满足的“五个标准”:即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把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念、勤政务实的工作态度、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清正廉洁的政治作风,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树立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正确导向。二要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核方法。目前,我省正在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河南实际,制定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办法,以及产业集聚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省直部门目标考核办法和作风建设监督管理办法等,力争形成一套完整的干部考评体系,目的就是要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引导大家务实重干。三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考核手段。把干部考核评价与政府目标考核结合起来,突出实绩、考准实绩,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规避急功近利行为;加强综合监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巡视督查度、信息反馈、情况通报、问题问责等制度,查找薄弱环节,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和执法,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强化法治的服务保障,加强制度建设,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积极营造规范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社会生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