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2)

普遍原理与具体实践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理论必须与实际条件相结合,必须在实践中寻找最合适的实现方式。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普遍真理,但正如列宁所言,其“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尽管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们党就提出要走自己的路,但总的来讲没有根本摆脱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甚至一度认为搞社会主义只有苏联这一种模式,导致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遭受严重挫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以非凡的勇气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并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9个方面,致力于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丰富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中国梦的战略构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一般进程与特殊条件的辩证统一  

对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入研究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史状况,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如一步步把生产工具都集中在社会主义国家手中、消除商品货币关系、按计划进行社会生产等,但这些思想都是针对经过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阶段之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而言的。中国既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也没有经过市场经济充分发展阶段,而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基础上,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我们党早就强调要实行真正适合现在中国国情的政策,只是由于对基本国情认识不足,在所有制结构、国民经济运行、分配制度等方面一些基本政策脱离了实际、超越了阶段,限制了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作出了科学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要求一切工作都要从这一最大实际出发,实行改革开放,而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相应的分配制度,而不能实行别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能搞别的体制模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党仍保持着对形势的清醒判断,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没有变”,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