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生: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论述具有深刻涵义。“中国梦”的提出既总结凝练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又吸收汲取了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激励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种理想及信念,因此,“中国梦”的概念和中国文明发展史是一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要在当代中国复制一个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所谓“治世”、“盛世”,也不是简单地去建设传统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而应该是在当代世界背景下面向未来,吸取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转型、创新和复兴,这也是中华文明对人类发展所承担的责任,即文明创新。就像西方的“文艺复兴”并不是简单地恢复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而是开创了西方文明的新阶段一样,实现中国梦的涵义既包括“重现辉煌”,更包括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态势下的“文明创新”。所以,研究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一定要搞清楚,我们讲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含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包含了对现在中华文明发展面临的各种环境、挑战和机遇的清醒认识,也包含着中华文明对人类发展所承担的责任——文明创新的责任。这就是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记者:个人的梦和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如何理解中国梦和人民的梦?
陈宝生: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就是说,中国梦的实践主体是人民。人民既是中国梦的主体,也是受益者、设计者、实践者。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梦,共同奋斗的目标,共同选定的道路,所以实现中国梦也是中国人民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该为个人造梦、寻梦、圆梦提供机会,创造环境。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敢于去造梦、寻梦、圆梦,整个社会可以公平地去“评梦”,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就会早日实现。
中国梦不单纯是国家的梦,还是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在这个集体的共同目标下,中国梦又为中国人个体的奋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制度保障,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国家的梦代替个体的梦。当然,我们也不能以宣传或阐释中国梦为名,片面地用个体的主张来代替共同的理想。
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出发去正确把握中国梦和人民的梦的关系。一方面,要看到个人梦不等于中国梦,国家梦反映着一个国家发展的主导理想和价值追求,构成了国家崛起的精神动力。“中国梦”之所以如此命名,就是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以习近平同志说:“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会好。”但另一方面,这绝不意味着可以用集体的梦去代替个体的梦。“中国梦”所阐述的共同目标为中国人自身的奋斗、个体的奋斗提供了广阔空间,提供了制度保障,提供了机会。将有梦想、有奋斗、有机会紧密结合起来,就要求我们激发社会活力,鼓励每个中国人、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去不懈奋斗。所以,这是一个辩证关系,需要进一步阐述好。现在,要在创造机会和制度保障上下功夫,为每一个中国人寻梦、做梦、圆梦创造良好的生态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归根到底,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是中国梦的实质。中国历史上人们对盛世的期盼,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往往寄希望于出现一个真龙天子,寄希望于出现一个清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五一劳动节”座谈会上也指出,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的主力军,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力量。作为执政党,就是要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依靠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依靠人民群众、处理党群关系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理论观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现在仍要用这样的理论来阐释“中国梦”,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中国梦圆梦过程中的作用。目前,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展开,进一步阐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丰富涵义。
记者:有人提出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现代化,您怎么看?
陈宝生:从根本上说,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指导或者思想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神支柱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构成了中国梦的基本要素。我们讲的中国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现代化建设,但实现现代化概念本身不能完全涵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推进的伟大事业。把实现中国梦等同于实现现代化有些笼统,需要做出具体分析。中国梦语境中的现代化是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指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对中国梦和现代化做出这样的区分是必要的,不然就会被曲解,就会被拉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背离的方向。
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您如何看待中国道路和中国梦的关系?
陈宝生: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奋斗纲领,这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能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为指导的,依靠人民群众推进的伟大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与中国梦是一致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科学社会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没有变,只有始终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会梦想成真。
记者:如何看待中国梦的国际意义?
陈宝生: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的关系也需要深入研究。中国梦包含了世界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中国梦”提出后,一些西方人士很关注,有人甚至认为中国梦就是对西方发展模式的挑战,所以各种问题就来了。还有人讲,这是中国梦要替代“美国梦”,等等。其实,这些认识都是狭隘的。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美国奥巴马总统时所说的,“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这充分表明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促进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梦是以和平的发展环境为依据的,或者说中国梦是以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共同发展为依据的,中国梦的实现反过来更要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