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
@筑匠小杰:除学费是必需的外,一般的大一新生花费主要有:衣物+手机+生活用品+新学期生活费。用到4个月工资有点夸张!!大一新生买电脑的毕竟少数,不能以偏概全。
@真水无香:一共96元,其中押金50元(毕业时退回),杂费40元,小凳6元(毕业归自己,不退),没有买新衣服,被褥在家带的,手机电脑的更甭说了,当时好像都没有见过!每月24.7元菜金,34斤饭票。每学期开学带300元,包括教材费和零用钱,药费报90%,自己当时掏10%。
@小兵:话不能这么说,得看他父母收入有多高。
@巨灵神讨厌稀米饭:我家有个邻居很富裕,开学就买了个存话费送的手机,电脑不买大三再买,其他基本就带原来的,其实还是看家教……
大学前支出过万,家长直呼“上不起”
大学生开学支出花掉父母4个月工资,万元起步价。有不少家长也表示,别人家孩子考上大学后都给买这买那的,家里经济条件也不赖,能买的就都给买了。但是,不太富裕的家庭,“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只好勒紧裤腰带。
家长、孩子共同导致
现今,这种现象已经很普遍了。经过三年苦读,考上大学毕竟是家族的荣光,“鲤鱼跃龙门”嘛。
通常,孩子会去外地上学,离开家长,父母过于担忧,于是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一来,奖励孩子考上大学;二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数码产品等。须知,起跑线本来就不是同一条,即富裕的家庭对于几万元,九牛一毛;而一般的家庭只能忍痛了。
其实,很大责任在于孩子的相互攀比、盲目从众。“你有三星,我就要有苹果”,“你有361,我就要有李宁”,与人攀比,以为只要品牌大,就能高人一等。另外,“你有苹果三件套,我也要有”的从众心理,导致恶性循环。
早期教育相当重要
早期教育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与生活态度,但是,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才能形成示范效应。
(1)父母量入为出
数据显示,万元是最低的费用,一般家庭需要4个月的工资。家长不能一味地听从孩子的要求,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只会助长他们的贪婪。所以,父母应根据家庭情况,量入为出。
如果孩子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父母可以选择拒绝,应合理控制经济支出。如果孩子真的多次提出要求,家长还要耐心了解其动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2)正确的消费观
我们制知道,正确的消费观就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正确消费观的形成不仅需要家长的以身作则,更需要父母的教育。而且,从娃娃抓起,效果最好。当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而孩子又要各种数码产品时,可能父母会觉得对孩子很抱歉,但是应该要纠正孩子不正确的消费观,如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就把家庭情况循序渐进地告诉他,这就需要父母与孩子多加沟通。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孩子的不成熟所致,心智成熟的人才有可能理性消费。这并不代表孩子不可以买电脑、手机、平板,但是要适度消费,比如,可以买价钱中等的,如果家庭条件允许。不要一味地追求名牌,产品能用就好。毕竟,现在这个时代,手机、电脑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比较必要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