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别让“开学季”变成“烧钱季”(3)

【案例】别让“开学季”变成“烧钱季”(3)

(3)生活态度

生活态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日积月累,需要父母的潜移默化、以身作则。大学,是学习更高层次知识的地方,需要的是脚踏实地、而不是浮夸攀比。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生活态度,如勤俭节约,即大学之前,有了手机,就不要再换手机了。

据报道,一大学生36天骑行3900公里,从哈尔滨骑到重庆读研,他说,这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经历,但是却长了见识、收获了快乐。这种正确的生活态度才能传递正能量。早期教育,父母需努力。

“入学装备”万元起步有必要吗?

2

孩子考上大学,掀开人生新篇章,当然要准备些新物品,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生活需要。然而,不少家长认为家里就一个孩子,孩子要的就都买,能买好的就不要差的,不能让孩子在学校比别人用得差。这就造成部分大学新生手机电脑动则上万,衣服化妆品轻者过千,“入学装备”趋向奢侈化。

大学新生从严格辛苦的高中走进宽松自由的大学生活,中间会有一段迷茫期,生活太奢侈不免会让他们误以为大学就是“由你玩四年”,不利于他们重拾刻苦精神。上大学是去学知识,不是去享受。少些生活上的享受,才能有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

大学生还是学生,主要任务仍是学习。生活奢侈化还会徒增他们的攀比炫耀之心,有百害而无一利,想必这也不是家长所想看到的。

生活太安逸,反而为生活所累。对大学生来说,生活装束朴素一点,不是坏事。

大学生开学支出万元起步 莫要太矫情

大学生开学支出花掉父母4月工资,超支多为跟风所致。这算是一首四季老歌吧,唱出诸多无奈,一吐槽当下高收费教育,二叹息物价的高企不降,三可怜天下父母心,四劝导学子勤俭朴素过日子……不过,伤齿龙认为,在此则新闻中,那晒出的消费略感个案,叫苦的声调略显矫情。

譬如,那消费4万,花了4个月工资的父母,有谁逼你吗?别的不花这个钱的学子,难道就在大学活不下去了?很多消费,非必须的开支,用不着花,你既然花了,说明你花得起,这就没必要装腔作势,连呼什么“上不起”,而只能问一问自己内心,是否有攀比、跟风、让儿女有面子的心思,没有父母的娇惯,那几万元钱就花不出去,这种心理的根子,在父母那里,而不是在儿女那里。

真正上不起学的一拨,是那些走绿色通道、贷款交学费的少部分学生,这些人的上不起,才是最该受关注的。用一种时髦的“XX后”语气来形容,前面那些假装的上不起学的痛苦,其实是上得起学之后的攀比的焦灼和烦恼,而后面所说的这些连学费都愁,并有可能早就做好了边上学边打工的准备,筹措生活费的沉默的较少数,才有真正的上不起学的困顿与酸楚。前者所对应的关键词,是生活,是活得优质与活得憋屈的差别,后者所对应的关键词,是生存,是过得下去与过不下去的瓶颈,在这个瓶颈处,期待着国家的关爱与全社会的帮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