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别让“开学季”变成“烧钱季”(4)

【案例】别让“开学季”变成“烧钱季”(4)

【启示与思考】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从最初的大学生背个包就去学校报到,到后来的三大件“随身听、皮箱、手表”,再到如今的苹果三件套“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大学新生入学装备的更新换代其实也是时代变迁的真实写照。我们当然不能要求孩子们像我们当年那样简朴节俭,当苦行僧。但若无视家庭条件,为所欲为、一味攀比,亦十分堪忧。

要知道,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培养一个大学生并不容易。有数据显示,这个花销最少都在20万元以上,并非一个小数目——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就曾坦言,“我和夫人两个人的工资,也只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而新京报2009年4月曾报道,10年间,中国大学学费涨了18倍,而这期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3倍。

更重要的,除了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之外,“入学装备”高配置也会对学生产生极大负面影响,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因为父母“打肿脸充胖子”,无原则、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很容易助长孩子扭曲的攀比与炫富心态,使其成为专横跋扈、任意妄为、蛮不讲理的人,并以获取物质享受和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亲情的唯一尺度。

事实上,即便家里经济条件容许,已经成人的大学生也没必要大手大脚花父母的钱,甚至在同学面前炫富。曾国藩就曾在家书中写道:“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畸热的“开学经济”是时候该降温了,不独大学如此,中小学亦如此。作为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不是多么昂贵的奢侈品,而是健全的人格和正直、善良、坚韧的品质;作为即将踏入高校的大学生,多一份自强和感恩,才能活出出彩的人生。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