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要直面发展中的关键矛盾(2)

改革要直面发展中的关键矛盾(2)

因为经济指标的一点变化就急着出台刺激政策,其负面影响可能会成倍地放大。姑且不说统计误差等技术因素,仅就体制而言,我们还没有完全解决以GDP论英雄的问题。只要政策稍有调整,哪怕是态度的微妙变化,在政府换届效应和各地方的攀比心理作用下,刺激政策都会被无限放大甚至被曲解。比如出台刺激投资的政策,将会继续强化政府主导投资的理念,沿袭过去粗放式的投资至上的增长思路。地方政府正攒足劲上项目呢,中央政策稍一转向刚好提供了由头,过剩产能项目、高污染高消耗项目就很可能一拥而上,而且往往都带着冠冕堂皇的头衔,真假难辨。原本经营困难的企业再度迎来好日子的同时,却送走了创新升级的机会,甚至改革大计都将被再次推延。

当然,不出台政策,不意味着政府不作为。关键是加快改革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用改革创造收益,弥补成本,代替刺激,赢得支持。一是已经实施的改革要加快见效。转变政府职能、下放审批权限等措施,对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经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应明确各级政府配套改革的时间表,使其效果立竿见影地体现在企业发展成本降低和活力增强上,日有所进地体现在民生改善上,用改革的收益弥补改革的成本。只要如此,改革效果就能替代刺激政策收益,改革就能赢得更加广泛的支持。

二是各项改革要接力推出。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看准的要全速推进,同时推进配套改革,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看得还不那么准、又必须取得突破的改革,要加快试点。使改革动作一项连着一项,一环扣着一环,一波接着一波,用改革效果改变经济增速下滑催生的刺激政策预期。比如,从企业角度看,简政放权激发了创业企业活力、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还应进一步加快改革金融体制,方便企业融资,增强创业和经营的能力;维护市场秩序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企业创新升级动力;改革税费体制,理顺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只有这一系列改革都推出都减小了,企业才更具活力。

三是改革要直面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矛盾。矛盾越是突出越应该集中力量抓紧解决,越解决突出矛盾越能赢得改革收益和支持。比如房价过高、分配差距过大等就是当前涉及面宽、解决难度大的关键矛盾。针对这些矛盾,应尽快研究改革土地管理制度,规范政府涉及房地产的税费制度,推出不动产登记制度等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期制度框架。规范国有企业薪酬标准,尽可能打破部分行业的垄断格局,加快建设个人诚信数据库基础上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进一步完善选择性征收的消费税,加快推出房地产税等财产税改革,从收入、消费和财产三个角度调节居民财富差距。此外,应该允许更多的民营资本办教育、办医疗,使进城农民工在户籍、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享有与市民同等的权利。改革这些涉及大多数人切身利益的领域难度固然很大,一旦成功了收益也同样很大。

综上,只要社会和谐稳定,全国上下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凝神聚力推改革,经济增速再低点相信也不会出问题,而且,改革升级的任务一定能加速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稳定才是改革推进的成本底线,而不是什么六点几、七点几。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