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塑造四类舆论空间(2)

分类塑造四类舆论空间(2)

舆论空间相互渗透与互相融合的新趋势

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微博、博客等社交媒体正在替代传统媒体的功用,作为传统媒体的继续演化,人人用而言之,渐成随手拍砖的公共传播首选平台、大众舆论底盘、事件驱动型围观广场;而微信、密友和自媒体APP等社交媒体,则渐变为更私密的传播工具,是约会聚会、聊天咖啡厅、明星崇拜祭坛等社会新空间。两种类型的社交媒体既有互通路径,又有各自空间。传统媒体对微博、博客等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观望、斩获而后跟进,同时公众人物通过微信、密友和自媒体APP等对上述内容加以爆料,社交媒体开始成为传统媒体的新信源。舆论空间相互渗透与互相融合,展现出三个方面的新趋势:

⒈相互开放空间,引入多样声音。开放自己的空间吸引部分网民进驻到自己的领地是社会新媒体舆论空间最初的发明,后来逐步被国家新媒体舆论空间学习和接受。其中“人民网”就开设了“强国论坛”,“新华网”也开办了“发展论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也先后开通了微博。虽然仅限于论坛版面而未延伸到报纸版面。但多样声音在国家与社会的新媒体舆论空间中开始相互渗透。

⒉彼此借用话语,展现不同风格。各类传播主体之间的话语借用是虚拟与现实社会两大沟通空间赢得民众的另外一大举措。虚拟与现实两大沟通空间原初通过模仿、仿造和变异现实国家话语,吸引民众,也确实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功,收编了大量散落于各空间的民众。时下,国家传统媒体舆论空间也开始借用社会新媒体舆论空间的话语,2010年人民日报使用来自社会空间的“给力”一词曾备受赞誉。当然,话语借用的好坏评价仍处于争议之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借用不同空间的流行话语与本地空间长期塑造的风格肯定有出入。

⒊全面模仿、自我特性愈发模糊。“跟风”是追随流行元素的常规做法。随着舆论争斗、空间抢夺的日益激烈和纵深侵入,为了获得一时人气,全面模仿成为一些空间赢取优势的无奈选择。近年来,社会传统媒体舆论空间显示出全面模仿社会新媒体舆论空间语言的态势,也改编或编造现实国家传播空间的语言和情态。全面模仿时代来临,意味着不同的舆论空间正在失去自我特性,社会舆论将面临一个缺乏传统、异质性话语的时代。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