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疫情防控网络谣言治理体系

完善疫情防控网络谣言治理体系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和渠道多等特点。在战“疫”期间,各种网络谣言的滋生和传播,加剧了人民群众的焦虑与恐慌,严重干扰疫情防控工作。因此,要加强治理疫情防控网络谣言,完善“法治为本、政府监控、行业自律、公民教育”的治理体系,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营造良好的环境。

坚持法治为本。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严格法律规制,依法治谣,是治理网络谣言的根本路径。一要加强专门立法。我国迄今还没有关于网络谣言的专门法律,有关网络谣言治理相关的内容散见于《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等法律,以及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立法分散、交叉重复,可操作性不强。因而,严格法律规制,依法治谣,应健全法律体系,尽快制定网络谣言专门法律,把网络谣言治理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二要加大处罚力度。依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相关规定,在战“疫”期间,对散布谣言、谎报疫情、编造虚假疫情、传播虚假疫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应视情节轻重和危害程度大小予以处罚。对于监管不力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要依法采取相关措施加大处罚力度,严惩网络管理者玩忽职守行为,给造谣者、传播者以更大的法律威慑。三要加强法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组织基层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治理网络谣言要重视法治教育,提高公民法治素养,增强法治意识,不信谣、不传谣。

强化政府监控。遏制网络谣言离不开有效监控,政府则是有效监控网络谣言的主体。一要健全网络谣言分析预警机制。在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谣言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组成部分。加强网络谣言治理能力建设,各级政府应根据疫情的发展规律,分析研判可能引发谣言的信息和事件,动态跟踪网络舆情,实施疫情监测预警,重点筛选、过滤可能成为谣言的虚假信息,及时防范网络谣言。二要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谣言止于公开、止于真相。权威信息公开透明是防“谣”的第一步。政府信息公开的速度和准确程度,决定着谣言的生存时间和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按照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因此,政府应构建公共信息通报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召开疫情信息发布会,积极主动、及时准确地发布疫情信息,让人民群众知悉、了解真相,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社会透明度。三要健全网络舆情监控管理系统。各级政府要设立网络安全专门机构,建立网络舆情监控管理系统,引进或购买网络信息监控设备,开发网络信息监控软件,运用先进网络技术手段屏蔽网络谣言,削弱网络谣言的影响力;建立由公安机关、网信办等单位共同参与的谣言联动处置机制,及时妥善处置网络谣言引起的突发事件。四要建立网络谣言快速核查报告机制。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整合网信部门、党报、广播电视和网络等主流媒体,建立网络谣言快速核查报告机制,组织地方各种主流媒体结成“辟谣联盟”,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影响。

严格行业自律。严格的行业自律是政府监管的必要辅助,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能促进行业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传播。一要树立法治意识。互联网行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树立法治意识,坚决不为网络谣言传播提供渠道。二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互联网行业特别是网络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要发挥其权威性、专业性,认真履行媒体职责;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认真履行法律责任,增强对网络谣言的甄别能力,发挥谣言过滤器的功能,履行好“把关人”职能,从源头上遏制网络谣言,筑起网络谣言的第一道“防火墙”。三要强化内部监管。要加强互联网行业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内部监管,严格规范疫情信息核查、发布和传播流程,认真筛选网站媒体内容,以便及时删除或屏蔽虚假信息;同时加强对QQ、微信、微博等聊天软件的管理,坚决斩断网络谣言的传播链条。

提高公民媒介素养。在全媒体时代,消除网络谣言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网民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网民,应保持成熟、冷静、独立、理性。提高网民媒介素养,通过网络道德教育,引导树立健康的网络道德观,强化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科学利用网络,健康文明上网,坚决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老年人、青少年等网络谣言易感人群,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加以教育引导,培养他们的防“谣”意识,逐渐认清网络谣言的危害和本质,增强对谣言的鉴别力,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同时,要注意从多个权威信息源获取疫情信息,培养健康的信息处理习惯,不断提高心理承受力、思想免疫力和行动支持力。(责编:张慕琪;校对:赵一頔)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0/0410/1082299.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6群:1080384700。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赵一頔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