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毓海:从大历史看毛泽东的思想遗产(8)

韩毓海:从大历史看毛泽东的思想遗产(8)

将20世纪称为“革命的世纪”的霍布斯邦,也把20世纪称为“短促的”。他说:20世纪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推迟开始,又以苏联在1991年的解体提前结束。他还指出,1971年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霸权的确立为标志的世界体系大转变,是“短促的20世纪”陷入危机的标志,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危机,只不过是那场危机的深化和延续。唯一不同的是,今天,面向“新世界”的实践与想象似乎正在逐步丧失,而且,至今还没有20世纪那种革命精神、首创精神大规模复兴的明显迹象,在这个意义上,“短促的20世纪”终结之后,人类似乎退回到了19世纪那种资本无情掠夺世界的黑暗时代。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抚今追昔,马克思的话是多么令人神往,他说:

使死人复生是为了赞美新的斗争,而不是为了拙劣地模仿旧的斗争;是为了在想象中夸大某一任务,而不是为了回避在现实中解决这个任务;是为了再度找到革命的精神,而不是为了让革命的幽灵重行游荡。

毛泽东曾将中国革命的胜利称为“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抚今追昔,这令人想起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的名言:

那个人在斗争中失败了。而他为之而斗争的成果,却在他失败的那一瞬间出现于历史的地平线,只不过是改换了名头而已。于是,后来者们将会根据新的、不同的历史条件,高举起他的旗帜,去继续进行不同形式的斗争。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