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同志给我们留下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先河。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这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坚持的重要理论原则。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毛泽东同志说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在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创立的。

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早在1930年,为了反对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错误,毛泽东同志就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而不能从书本出发,提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初步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自觉。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在系统总结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时,毛泽东同志敏锐地认识到,以往失败的一条重要教训,就是思想路线出了问题,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导致“左”的和右的错误路线在党内占据上风甚至占统治地位、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挫折的思想根源。1937年夏,毛泽东同志应抗日军政大学之邀,亲自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为此撰写了《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在撰写这个提纲的过程中,诞生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等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中国革命经验从哲学高度作出了科学的总结。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毛泽东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同志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写下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篇章。毛泽东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形成了解决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正确方法;提出了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原则;提出了科学文化工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了经济工作“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方针;提出了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走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力量的战略思想等,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鲜明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二、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求我们必须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坚持实事求是,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也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遵循的基本规律。坚持好和运用好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思考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思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推进理论创新。毛泽东同志解释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在同各种错误倾向斗争的过程中创立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极大地推进了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坚持和运用好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人民群众创造性的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党的理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坚持和运用党的群众路线,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他从充分激发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角度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完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机制,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群众路线,就要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使中国式现代化拥有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坚持和运用好独立自主原则,就要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创造新的理论。坚持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一个鲜明特色。他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更加重视独立自主的价值。他指出:“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他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决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中国的发展只会给人类和平增添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然要求我们立足中国实际,独立自主地去思考中国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总结改革发展的中国经验,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三、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实践中不断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自觉运用和创新发展,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自觉运用和创新发展,是新时代推动党的理论创新的基本遵循。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理论创新是服务于人民的,而不是为创新而创新。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人民的创新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甘当人民群众小学生,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从生动鲜活的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创新理论。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决策权。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也难以创造符合人民需要的理论。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坚持理论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理论创新的源泉来自人民创造性实践;理论创新的成果要到人民的实践中去检验。时代是出卷人、党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理论创新成果正确与否、成效如何,最终要由人民群众去评判。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党百年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积累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大地发生的伟大变革,使我们自信自立更有底气。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自信自立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精神力量。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在正确轨道上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守正。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当然,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同时,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才能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实事求是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理论创新的先决条件。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客观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普遍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片面的。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这是客观认识事物的前提。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自信自立,强调的是走自己的路,书写自己的理论,并不是要盲目排外,拒斥人类一切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