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而不通”掣肘经济转型

“流而不通”掣肘经济转型

918118515

编者按: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正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但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贸易流通却仍饱受环节多、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等顽疾困扰,存在粗放式发展痼疾。在贸易流通进入转型“历史关口”的当下,必须重新认识和定位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使之在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发挥“引擎”作用。

近期,全国流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开展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流通产业法制建设、加快商业信用体系建设等多项举措,最终目标便是促进流通产业发展。

而反观国内贸易市场,可谓乱象频生:假冒伪劣、诚信危机事件接踵发生,侵权欺诈行为屡禁不绝,商贸企业恶性竞争,物流成本总体偏高。记者调研发现,流通环节成本高、效率低,不仅与其自身发展阶段有关,更受制于我国管理体制、法制环境、信用体系等根本性问题。

处境:投入少税负重 管理失位

有人说,流通如同高速公路,制造如同高速路上跑的车,公路坑坑洼洼,断头路不绝,再好的车也跑不快。目前我国流通业与制造业的情况就是这样。这种尴尬处境,与各级政府“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密切相关。

财税政策是政府表达态度的一种重要方式。相对于制造业,流通领域的处境是,财政投入较少而税负沉重。

记者梳理发现,从历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来看,政府对流通领域的资金投入相对农业和工业明显不足。与之相对的是,在税收方面,据国家统计局及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宏观税负为20.2%,流通业达到22.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更是达到32.8%。

用地和用电价格的工、商差别对待,进一步拉大了制造业和流通业的成本差距。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系副主任徐振宇等专家介绍,在用地方面,商业用地价格大大高于工业用地,商业始终承担着高昂的用地成本。在GDP考核影响下,许多城市把大片土地用来开发“科学城”、“工业区”,却不愿意拿出足够的用地建设物流园区和专业批发市场。而在用电方面,虽然2009年开始推行“工商用电同价”,但实际推动效果并不理想,商业用电普遍为电价较高波峰用电,和工业用电负担仍有明显差距。

对流通业而言,政府管理与市场需求脱节则犹如雪上加霜。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称,当前我国流通领域存在管理体制职责交叉、权责不明的问题。如商务部主管大部分商品;发改委负责粮、棉、油及战略物资的收购、储备、流通、调控,实施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工信部承担烟草、盐业管理;农业部主管种子流通,参与化肥、农药市场管理。政出多门,各管一块。

在执法方面,更是工商、质检、商务、卫生等多头管理,从生产到流通的不同环节切块管理,造成权责交叉混乱。由于国内贸易的职能分散在若干个部门,一些涉及全局性、关键性和跨部门、跨地区的问题协调解决难度大,一个统一性政策文件往往要许多部门会签,经常出现一个部门反对或拖住不签字工作就停摆的情况,有时出一个文件需要一年甚至几年时间,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具体实践中更是“关卡林立”。记者在采访时就发现仓储设施建设涉及铁道、交通、发改(国储粮、国储棉)、工信(工业企业自营仓库)、供销等诸多部门,有企业反映“管的部门越多越管不好”。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