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干部,要全面历史辩证(2)

看干部,要全面历史辩证(2)

核心提示:姚桓认为,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就不能只以一时的成绩论英雄,而应该把眼光放长远,让这名干部在一段任期内的阶段性工作放到十年甚至百年之后都还能经得住考验,千万不能掩耳盗铃,用短期的发展换取长期的包袱和隐患。

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再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

前不久,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研究院院长邓永恒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他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内地中小城市官员的升迁概率与GDP增长关系密切,GDP增速比前任提高0.3%,官员升职概率就高于8%。他的研究还发现,如果官员任期内长期把钱花在民生和环保上,其升迁概率是负值。邓永恒的研究结论科学与否还可以商榷,但许多领导干部对GDP增长“情有独钟”却是不争的事实。

考核是最管用的“指挥棒”,选人用人是最有效的“风向标”。政绩考向哪里,干部就会干向哪里。选用什么样的干部,干部就会干成什么样。虽然“十二五”规划淡化了GDP增速要求,但前不久有媒体整合31个省区市未来5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后发现,GDP“翻番”依然是最频繁出现的字眼。可见,考核政绩以GDP为主要重心不改变,选拔干部以GDP为重要依据不改变,干部“唯GDP是从”的局面就难以改变。

采访中,一名基层干部向记者坦承,有些政绩是容易看得见、摸得着的,也就是“显绩”,比如GDP增速、招商引资数量、园区开发规模等;有些政绩是短期难见效、不好量化的,也就是“潜绩”,比如交通治理、环境保护、为群众解决难题等。“显绩”与“潜绩”作为政绩的两种表现形式,缺一不可。但是,“显绩”显然对干部升迁的影响来得更为直接,因此很多干部主动或被动地被GDP牵着鼻子走。“说到底,还是考核激励机制不够科学,让投机取巧拼显绩的人占了上风,伤了那些埋头苦拼潜绩的干部的心。”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总结。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改进考核方式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

辛鸣分析,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使地方发展背上了长期的包袱,造成种种隐患。

应该看到,这种重“显绩”轻“潜绩”的导向也正在一些地方得到扭转:贵州贵阳市近日出台试行办法,将生态文明指标纳入全市政府部门、官员考核中,其中环保是否达标成为对干部工作评价、任免、奖惩及问责的重要依据;浙江将湖库水环境保护纳入市县政府考核内容;安徽近年来在政府考核中,越来越强调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内容,森林绿化面积、垃圾无害化处理、医疗参保率、保障房建设等新指标均占有较高的分值……

“用什么样的指标考核政绩,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政绩,干部就会相应地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政绩,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发展。”辛鸣认为,“习总书记提出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就是让干部把发展的重心放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把发展的价值聚焦于公平正义、和谐进步上来。只要这样的干部考核方式逐步形成、完善并实施,相信会使得一大批有担当、肯实干的好干部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