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容、国际表达:中国国际传播新境界

中国内容、国际表达:中国国际传播新境界

18f1d215-2f77-4b5a-a44e-5a3435a3ce5d_副本

原题: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际传播是指由大众传播媒介所进行的具有特定经济、政治、文化目的的跨越国境的传播活动。近年来,我们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国,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营造了良好国际舆论氛围。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发展,中国国际传播也应与时俱进,创新理念和方法,积极争取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为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塑造国家良好形象贡献力量。

“中国内容、国际表达”是当前中国国际传播的主要特点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世界希望走近中国,了解这个东方大国的发展变化;中国也希望更好地融入世界。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的主要任务是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在传播理念上重视合作与交流,在表达方式上强调国际化,注重运用国际社会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介绍中国。

“中国内容、国际表达”,是这一时期中国国际传播的主要特点。所谓“中国内容”,是指中国国际传播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教、军事、体育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不断增加中外交流以及与中国有关的国际事务的内容。在具体报道中,更加注重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国内外事务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所谓“国际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指根据国外受众的思维方式、接受习惯、信息需求等,有针对性地设计传播形式;二是尽可能地通过国际人士、传播对象国家人士的视角表达和解读中国内容;三是借用国际惯例和规则等对中国事务和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媒体在向世界介绍中国、展示中国良好形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和展会上,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中国媒体已经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世界呈现开放合作、积极进取的中国形象,展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在一系列重大国际事务的报道中,中国媒体也能很好地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的立场和观点,发出中国声音。

当然也要看到,目前中国国际传播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比如,在内容上仍是着重向世界介绍中国事务与立场,在表达上有时难免陷入以西方为主的思维范式:为了获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正确认识、消除偏见和误解,一些媒体在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过程中过分迁就和迎合西方价值标准,过于强调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等,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中国国际传播的主体地位。在国际舆论格局仍然是“西强我弱”的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需要更好地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努力改变国际传播中存在的碎片化、浅表化、边缘化现象,在突出中国立场和观点的基础上推动国际传播向更高层次发展。

新机遇新挑战对中国国际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随着技术革命使地球变成村落、信息突破国界,中国国际传播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中国国际传播带来新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解决所有问题,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化的经济、政治、文化组织,积极参与能源、环境、气候等全球议题。这些涉及领域广泛、错综复杂的国际事务,对中国国际传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也逐渐由以前与中国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发展到现在与中国国家利益密切相关。这些也都应纳入中国国际传播所要应对形势的范围。

当前,国际传播的主战场已由一国国内转移到海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际传播如果脱离海外主战场,就会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在海外传播的主战场上,面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特定受众,国际传播内容不能仅是报道传播主体所属国家的事务,而必须更多报道本土的、当地的新闻和信息。这也是新形势下中国国际传播面临的重大课题。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