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层密集传递的经济信号(2)

中国领导层密集传递的经济信号(2)

李克强在与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中外企业家代表举行对话交流时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有一种选择就是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增加赤字,放松货币,这可能会起到短期效果,但是对长期未必有利。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这明确表示了中国不会再走刺激经济学的道路,而选择了一种新的模式,只要经济运行还在合理区间,就要坚定调整结构。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认为,这些表态不仅是说给外界听,也是说给各级地方政府听,希望他们转变发展思路,从过去的“要政策”统一到中央主导的调结构、促改革上面。

李克强在几次讲话中都重申,改革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让市场发挥应有作用,激发更大活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指出,半年以来,国务院多次下放行政审批项目,通过摸底、严格管控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抓紧解决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在上海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突出试点金融改革,更是扩大开放的一个新尝试。

效果初现信心愈坚

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援引7、8月份的数据,指出制造业经理人采购指数(PM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工业增加值、进出口、用电量、货运量等主要指标普遍回升,实体经济活跃,城镇就业继续扩大,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市场的信心在增强,社会预期向好。

“这种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使我们坚信,中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主要任务一定会实现。”他说。

人们注意到,近期多家机构纷纷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德意志银行把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由7.6%调高至7.7%,摩根大通将全年GDP增长预测从7.4%升至7.6%。

“这进一步证明,不需要刺激政策,通过调整结构,就可以有新的增长点。”左晓蕾说。

郑新立说,市场预期明显向好,领导层的信心也在增强,中国将更加坚定不移推进改革。

匡贤明认为,领导层传递出的坚持调结构、促改革的决心,对于稳定市场和社会的预期非常重要。而稳定预期能够激发出来的活力和动力,可能比巨额投资要大得多。(参与采写记者:程静)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