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必须深入思考和把握实现这一梦想必定要遵循的历史辩证法,处理好改革开放进程中理想与实干、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等辩证关系。“中国梦”的提出,本身就是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为了脚踏实地地走向未来;实现“中国梦”与推进改革开放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改革开放的成功就是“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在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机遇与挑战的关系。
实现“中国梦”,必须深入思考和把握实现这一梦想必定要遵循的历史辩证法,处理好改革开放进程中理想与实干、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等辩证关系。
一、理想与实干
梦,是理想,但理想不仅不是空想,还要避免空想,这就要求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中国梦”的同时,首先提出的告诫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他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1]应该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魏晋时代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贬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明末顾炎武谈到这段历史时把这个教训概括为“清谈误国”。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熟悉这些历史典故和经验,在许多场合多次告诫我们要牢记此类误国之鉴。
我们大家都赞成反对空谈,但是有的人认为“梦”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不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的问题。
首先,提出“中国梦”这件事,本身就是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党的十八大举世瞩目,十分成功。但是十八大毕竟是党的事,是8000多万共产党员的事,而我们党又是一个执政党,怎么把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和精神力量,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必须精心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后不失时机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他又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全面阐述了中国梦和实现中国梦的路径等问题。学习这些论述,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把十八大精神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集中起来,就是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其次,提出“中国梦”是为了脚踏实地地走向未来。因为,梦就是理想,就是追求的目标,用目标来凝聚人心、动员人民、组织队伍,带领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经验。比如我们党叫“共产党”,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党,但是共产主义是遥远将来的事,我们就从实际出发确定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相联系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为我们确定的“新民主主义”的奋斗目标,就是这样的阶段性目标,我们用这样的目标来凝聚力量、动员人民、组织队伍,最后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也是这样一个立足基本国情,用以凝聚人心、动员人民和组织队伍的奋斗目标。
再次,“中国梦”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遥遥无期的梦想,而是我们今天面临的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按照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和十六大关于“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决策,今天,我们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并最终实现民族复兴这一“最伟大的中国梦”,就是要完成两大历史使命——到建党100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基本实现工业化;到建国100年的时候,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我们圆梦,就是要圆这“两个一百年”之梦。而今天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只有8年时间了。此时此刻,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松懈,更容不得任何空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