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倍思亲 团圆情结味更浓

中秋倍思亲 团圆情结味更浓

作为仅次于春节的我国第二大传统节日,每年的中秋月圆之夜,都应是家人团聚一堂,同吃月饼、共赏明月的时候。与去年中秋节恰与“十一”黄金周重合不同,今年的中秋节正逢周二,中秋不能团圆让众多人倍感无奈。

今年25岁的陈佳是黑龙江省大庆市人,两年前大学毕业后,到济南市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作为家里的独生女,一个人在举目无亲的城市里工作,每到中秋节陈佳都倍感孤单。

陈佳告诉记者:“本来中秋节应该全家人一起过,但平时上班就很忙,父母又都在大庆,每年除了春节能回趟家外,其他时候只能给父母打电话问候一下。去年中秋我因为加班就没能回去,自己一个人看着月亮吃月饼,守着电视机傻呆了一晚上。今年中秋节又赶上上班,更不可能回家了,真希望能陪父母过个团圆的中秋。”

陈佳说,按照她老家的风俗,八月十五的晚上要“圆月”。记得小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忙活着搬出一张小圆桌放在院子里,上面摆上月饼、糖块还有苹果等,让圆圆的月亮先“吃”饱,然后全家人再把东西搬回屋,一边看电视、聊天,一边吃着美味的月饼,现在想想真的很幸福。

“有时屋外还能听到村里小孩子们一起唱‘八月十五月儿圆呀,爷爷为我做月饼呀……’的童谣,那样的场景最让我回味,真希望还能有这样的机会。”陈佳说。

像陈佳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80后”在外地工作,开始感受到远离父母的亲情压力,期望在中秋节与父母团聚。

山东省郯城县沙墩镇农民黄善翔的儿子在广州工作两年了,中秋节没回过家。黄善翔对记者说:“我家种了4亩多地,现在赶上国家的好政策,每年光种地就能纯收入2000多元。加上干点副业,每年也能收入5000多元。儿子在外工作,每月也都会寄钱回来。按照我们这儿的风俗,中秋节要跟子女一起过。虽然现在家里收入增加了,但每年中秋都看不到儿子,心里还是空落落的。”

对于今年81岁的山东省泗水县大鲍村刘福兰老人来说,每年的中秋都是她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天恰好是她的生日。几乎每年的这一天,她的儿孙们都会从四面八方回到老人身边,团聚在中秋,为老人生日祈福。2006年中秋节,就有21个晚辈回到老人身边,其中最小的重孙刚两岁。

老人的孙女冯真说:“家里的好多菜都是从街边的酒馆买的,但饺子得自己包。好多年了,每当家里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看到一片片饺子皮被乖巧地捏合在一起,感觉大家的心也都拧在了一起,回家的感觉真好!”冯真在济南一家银行工作几年了,平时工作挺忙,“但中秋只要放假,是一定要回家的”。

但今年的中秋,冯真因没有假日不能回家了,这让她更加怀念去年中秋团圆的时光。

青岛新闻网在首页进行的一项“又到中秋节,你最期待什么?”的网络调查显示,截至17日晚,共有1055人次网友投票,其中38.6%的网友希望“中秋节放一天假”;23.4%的网友希望“中秋节要与家人一起度过”,但多数人都苦于没有假期。

为让更多人能在中秋佳节与家人团聚,有关专家认为,可适当增加中秋等传统节日的休假,让忙碌的人们从亲情团圆中回归传统文化。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省民俗学会名誉会长李万鹏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工作,留下很多空巢老人,子女探望父母的机会很少。当前,我国正大力提倡社会道德,而在团圆日回家探望父母本身就是一种尽孝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家庭伦理道德。这不仅有利于家庭和睦、亲情和谐,更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