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秋“偷瓜送子”

贵州中秋“偷瓜送子”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它的隆重气氛及意义仅次于春节,以至于五湖四海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和侨居海外以及流淌着中华民族血脉的后裔都很注重这个节目。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的布依族,对“中秋节”又增添了另一个更具民俗内涵的节目意义———“送瓜崽”。

在二十世纪中叶,布依族居住的地区由于大多数都地处偏远山区。远离城镇,缺医少药,生育环境和居住条件都很差,生养的孩子成活率很低,很多这样的家庭在“中秋节”到来之前,布依族村寨的寨老就组织寨邻给这些孩子难以成活的夫妇送“瓜崽”。第一步首先由寨老物色好“瓜崽”,所物色的“瓜崽”并非是真正很小的瓜崽崽,而是生长在田间地头的一种特型瓜科,它必须是长型的,活似一只小木桶,放睡下形态就更活像一个婴儿睡在床上,布依族称之为桶型瓜,但瓜的外型一定要熟黄,这才是最佳的“瓜崽”候选瓜种。

寻访到哪家有这种瓜以后,还要举行隆重的送瓜仪式,像办喜事似地请酒宴。寻访到瓜后不能随便乱摘,要选熟黄,壮实,瓜纹线路很深的瓜,瓜的色泽要深金黄的,还推选人丁兴旺,至少是三代同堂人家的瓜,送瓜时瓜主不能参与,这家知道后要装着若无其事地选中哪家的瓜,寨邻们都很乐意为此奉献。

第二步是寻访到“瓜崽”后,就要将这一好消息告诉接受“瓜崽”的人家,说“中秋节”大伙给你家送“瓜崽”来,到那天你们不要走哪里去,在家等我们———迎接“瓜崽”。

这户人家接到寨老说大伙要给他们送“瓜崽”这一喜讯后,就要开始为迎接“瓜崽”忙碌开了,要为“瓜崽”制做背后的衣物,要磨豆腐备办酒席,到时候要做夜宵款待送“瓜崽”的寨老以及知晓前来庆贺的寨邻们。

第三步就是“中秋节”的晚上吃完晚饭,寨老就组织两面帮人分工作,一帮人陪着一位德高望重儿孙满堂男摘瓜手到地头去把“瓜崽”偷来,一帮人准备锣、鼓、钹、唢呐等乐器在进寨大朝门等着,等到地里偷瓜的人将“瓜崽”悄悄背进寨子的朝门里的时候,由背“瓜崽”的人在前面学着孩子哭,一帮人有的学着哄孩子说:“别哭了,我们送你回家,就要到家了。”大家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向接“瓜崽”的人家走去,进门到家后大家就说:“我们帮你家把迷路的‘瓜崽’送回来了。背瓜的人径直朝房间走去,些时女主人已在床边等着,帮背瓜人将“瓜崽”解下来给“瓜崽”穿上新做的衣物,用包单包在襁褓中,大家就嬉闹一阵抱给“瓜崽”夫妇二人背,又有人在背后装成小孩的哭声,“瓜崽”的母亲及在场的人们就拍着背扇诓哄背上的“瓜崽”“不要哭,妈妈背你等”,约半小时后,就说“瓜崽”睡着了,放他到床上睡觉,并给盖上被子。“瓜崽”的母亲随即和知情前来帮忙的邻居一起做夜宵宴款待送“瓜崽”回来的寨邻和前来庆贺的人吃,大家一起尽兴地喝酒划拳,送“瓜崽”仪式才算结束。待“瓜崽”在床上陪这对夫妇睡上三天三夜后,接受“瓜崽”的夫妇才将此瓜洗净来煮吃。此后,这对夫妇生育的孩子就叫“瓜崽”。但奇怪的是,但凡接受“瓜崽”后生育的夫妇,生下的孩子都是男孩。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