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亮相夏季达沃斯论坛,引起广泛关注,在开幕式之前,李克强总理就出席了国际企业家座谈,回答各国企业家向他提出的问题。而在此前9月9号,他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中国将继续持续发展之路》,写道“本周即将在中国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人们期待从这里获得中国政府的信号”。在论坛开幕式上他也做了特别致辞,本期《中国访谈》特别邀请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部主任姜跃春进行解读!
姜主任您好,感谢您做客中国访谈!显然这次出席达沃斯论坛,李克强总理可以说是带着政府的信号,做足了准备,有备而来,您认为这个信号到底是什么?具体有哪些内容呢?
姜跃春:我的理解有三个:
首先,告诉世界中国经济处于什么阶段。全世界我认为,特别是西方国家,截止到去年,或者到今年上半年为止,全世界对中国经济非常的关注,有好多的国家大牌学者认为中国经济面临大崩溃。
中国网:对,一个“唱衰论”。
姜跃春:唱衰中国非常时髦,而且在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就叫《中国的大崩溃》,这样的一种声音,所以世界都期待知道中国的经济怎么样。
这次总理的讲话,首先把中国经济的现状告诉给世界,中国经济没有像世界某些人说的那样已经面临崩溃的边缘,没有那种情况,而且中国基本上是稳中有升的过程,而且在调整过程当中稳定增长的过程,是这么一个阶段。首先告诉世界这么一个信号。
第二,告诉世界中国现在在做什么。在做什么呢?用一个词来回答的话,就是改革开放。深化改革、深化开放,这是克强把所有的话讲得最到位的一次,就是中国的改革怎么改,中国的开放怎么开,讲的非常到位,世界如果真正理解了克强这次讲话,他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思路会有整体的认识。
第三,告诉世界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他用一个词,这个词是一个老话,就是“地球村”。作为中国领导人把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讲成“地球村”,基本上等于是讲成一家人,这是一个理念上的变化。实际上它既反映了中国和世界现在融入一体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或者展望。
从大的方面来讲给国际社会三个信号。
中国网:这次论坛的主题叫“创新,势在必行”,从李克强总理的撰文中,以及和企业家的对话,和特别致辞当中,是怎么和这个主题相互呼应的呢?
姜跃春:这次的主题是“创新”,但是克强总理整个全篇讲话是紧扣主题的,虽然他没有说“创新”,实际上这里面最突出的思想是中国的改革。
改革是什么?改革就是创新。而且现在国际社会讲的创新是什么?讲的实际上是一种制度创新,还包括其它很多层面的创新,目前的国际社会处于制度创新的阶段。
克强讲到中国经济的改革,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中国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主要是反映这个思想,实际上就是告诉国际社会,中国从经济制度方面也在寻求一种创新,在不断地改革。而且他具体讲到了在金融领域如何改革、财政领域如何改革,还有其它的政策,比如扩大内需的具体政策,他都讲到了具体改革的方式,这是和过去讲的稍稍不同的。既给对方理论,然后他又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措施和手段,让人听起来特别的清楚,有支撑又有框架,我作为一个学者听起来特别的过瘾。
中国网:也就是有骨头也有肉。
姜跃春:对,你觉得很实惠,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式的理解不像以往过去有的时候好像有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过多,这一次就不会觉得这样,特别是有一些具体政策的调整,国际社会任何一个听众马上就会明白中国的改革思路。
全篇最突出的就是“深化改革”的思想,而且他是对改革这个事的决心,应该说是一个宣誓,因为在中国已经改革30年了,再继续深化改革是很困难的事情,总理这次讲话既对中国是一个宣誓,对世界也是一个承诺。中国社会不断地深化改革,不断地继续开放,你不要对我中国有任何的担心和别的想法,中国的大门在不断的向国外敞开,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可以不断的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融入国际世界,既让国内人对国内经济发展前景的展望,也让国际社会一些关心中国发展方向的人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