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所以创新就是改革。
姜跃春:对。
中国网:李克强总理在开幕式上做了一个特别致辞,您可不可以对这个特别致辞给我们进行大概的梳理?
姜跃春:这个致辞全文我都看了,刚才我讲到的几个信号也是主要的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GDP近年来增长的情况告诉给国际社会,然后我们破8%了,是7%的水平。7%这个水平意味着什么?告诉国际社会我们是调整当中的一个经济增长。但是我们调整的方向是为了使这种经济更加健康,更加有可持续性,这样国际社会很踏实。因为国际社会非常担心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中国经济现在已经是火车头,这个火车头如果不灵的话,全世界都会失望的,所以他把中国经济这种现状准确的告诉国际社会。第一部分是这部分,关键词就是“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可以这么理解。
第二部分,他主要是解释了克强经济学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深化改革这方面的思路,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以及对外经济关系,包括对外经济合作这方面的一些政策思路调整的方向,都很清晰的交代了。第二部分主要是体现了他深化改革的思想,很坚定、很坚决的一种思想,内容很具体,咱们听众朋友、观众朋友都可以回头再看一看。
第三部分,主要回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心度,就是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他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在过去改革开放当中中国有很大的红利,中国与世界融入过程当中,中国有了很大的自身发展。但是同时也强调,在中国发展过程当中,世界其它国家也会得到自己相应的发展。当然这部分他也讲到了目前世界经济当中最流行的国际贸易领域出现的几个区域合作,比如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协定,就是TPP,还有TTIP,这是目前最流行的国际经济的合作框架他都提到了,而且提法很新。
对这些合作框架,我们中国都予以理解,就是给予接受,这也是一个新的说法。因为过去咱们有一些学者曾经对这些框架有一些疑问,还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总理这次讲,他用一个词叫“宽容”。当然有一些东西显然是对中国的,是针对中国的,作为一个大国的首脑,他能够讲到“宽容”,我觉得国际社会会有一个全新的看法。
中国网:能看到中国的风度。
姜跃春:既讲的很实际,又能够让人接受,我觉得中国对外政策需要这样,不仅仅我要有我的主张,我的主张还要让你听明白,这很重要。
中国网:有人认为李克强总理这次的特别致辞中体现了他对中国经济改革的信心十足,您同意吗?
姜跃春:我当然同意。他对中国的改革,他知道难度,因为在过去这一段时间(半年来),我看到他在有一些会议上的发言或者讲话,也体会到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进入了一个深水区,因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了,肯定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是有相当困难的。
中国网:都在摸索中前进。
姜跃春:我觉得总理有决心,因为他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当然不是这一段时间,之前他也搞中国经济,我觉得他很有底气。这个底气一方面是来源于他对中国整体国情的理解。因为中国新兴经济体跟其它的新兴经济体是不同的,他对中国新兴经济体的特质理解的非常到位,所以在他的讲话当中最后那句,他讲到了“中国还是发展中大国”,这一个字是和过去我们讲的不太一样。过去我们讲的“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这次他讲到了“发展中大国”,虽然是一字之差,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中国在崛起,作为世界第二位的经济体,在世界上举世瞩目,各个国家都在看着你。但是中国毕竟刚刚崛起,我们在国际社会上的发言权非常的有限,所以他这个话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我在发展当中;另一方面我毕竟是大国,我要争取我的发言权是合情合理的。实际上他是告诉国际社会某些敌视中国,或者在各个方面围堵中国的人,我是大国,我需要发言权、我需要的话语权我有理由争取,所以他对自己国家的理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撑。
另外他对自己的政策方向有非常明确的思考,比如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宏观调控,他把底线、上线都设好了,这在其他的国家,或者现在目前很流行的,比如说西方的经济学当中,凯恩斯经济学,他们玩了这么多年,应该说是一个必须老道的经济学说了。
我是长期搞日本工作研究的,日本经济失去20年,实际上就是低迷20年,它这20年中不断的进行宏观调控,可是调控来调控去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特别明显的效果。
当然我们现在不能说克强讲到了调控手段未来就有多大的发展,我们也不好讲,至少他想的很清楚,我的底线是什么,我的高点是什么,使他有自信这也是一方面。
当然还有其它的方面,包括中国在国际社会现在所处的地位,他也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判断,这些东西都使他有比较坚定的信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