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利用能源推高生产力
《参考消息》:这对于未来的全球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里夫金:真正的革命性在于,未来,数以千万计的建筑物以几乎为零的成本生产电力。那些最先实现这样变革的国家将极大地提高生产率,因为不用再为能源埋单。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人类历史上将第一次出现智慧建筑——过去的建筑都是蠢家伙,不能反馈,不能思考——一旦如此,这些基础设施将极大地提高我们的生产力。
直到最近,经济学家还满足于用两个要素来衡量生产力:资本和劳动力。但以增长理论获得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伯特·索洛发现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占大约14%,那么其余86%的经济增长来自哪里?
能源效率正是缺失的因子。
1980年到1990年,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的建立,美国的总体能源效率,一路平稳上升,从2.48%上升至12.3%。上世纪90年代,当第二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建设完工时,美国的总体能源效率趋于平稳,维持在13%左右。尽管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了将近12%,使美国的生产力和经济获得超乎寻常的增长,然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88%的能源都在传输过程中被浪费了。
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的建立会提高能源效率,随之提高生产力,是发展可持续循环经济的基础。更节约、更高效和更高产地利用资源,实现从碳基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是我们这个“合作时代”最显著的特征。
两优势助中国领跑新革命
《参考消息》:中国在向新的经济范式转变过程中拥有什么优势?
里夫金:首先,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可再生能源最丰富的国家,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沙特阿拉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风力资源,其中四分之三是近海风能。哈佛大学与清华大学的一项研究估计,到2030年,风力发电可满足中国所有的电力需求。中国也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开发刚刚起步。中国的生物能与地热能储量也相当可观,但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勘探。中国也有待将海洋潮汐和海浪转化为能源。
中国有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但是没建设足够的基础设施。中国只有1%的电力来自太阳能和风能。我知道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状况。所以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推动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使中国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强有力的竞争者。
当然,中国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转变。中国应该有两套方案,一方面还要依靠传统能源,另一方面要有更多“聪明的”公司、企业和地区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并行了若干年,最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战胜了前者。聪明的企业做出改变,不愿改变固守以往的企业会消亡。
中国的另一项优势是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西部省份相对贫困,中国要加速西部发展,就要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发现,第三次工业革命,如果基础设施从零开始,反而会发展更快。因为相比改造旧有建筑,建设新建筑将更便宜。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会在后发国家中发展更快。
中国有一半国土尚未完全工业化。要改变能源结构,就要把中国所有建筑都变成小型电厂,建设智能电网,能源存储,新能源交通。中国有足够的工程技术人员实现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
中国的领导人能够从长期视角来思考问题。中央政府制定规则、标准、规划,地方政府建设基础设施并将它们连接起来,中国有进行长期计划的政治优势。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旦开始,就会有回报,包括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效率,还会产生现在人们谈论最多的大数据。
《参考消息》:美国是目前最发达的国家,拥有很高的技术水平,但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转变中并未走在前列。在一个国家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转变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里夫金:美国技术天才创造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前半部分——互联网,但是就此打住,我们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源给束缚住了。美国能源公司向老百姓兜售的概念是我们有丰富的能源。但是美国若还固守昂贵、污染的旧能源,我怀疑美国在未来25年会沦为二流国家。
奥巴马也要发展绿色经济,但是他的错误在于,过去5年他浪费了大量金钱在一些孤立的项目上,在一个州搞电池工厂,在另一个州搞太阳能发电,它们并不连接。他并没理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要义。
《参考消息》:您担任许多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顾问。有报道说中国总理李克强也读过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如果您见到李总理,您会对他说什么?
里夫金:我会对他说,英国和美国各引领了一次工业革命。21世纪,中国将有望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中国有机会创造一种合作、分享的经济体系,这种体系真正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经济增长当中。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道路可走,因为污染正在扼杀这个国家,这些都是从化石能源而来。
如果中国选择过渡到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一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很可能引领亚洲,乃至全世界进入下一个伟大的经济时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