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曲振东编制
正当外界普遍预计本月起量化宽松政策将逐步收缩之际,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月18日在结束货币政策例会后宣布,将维持现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不变,暂时不削减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规模。美联储称,在削减资产购买步伐前,需看到更多的证据显示经济和就业市场的改善是可持续的。
美联储18日将第四季度的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今年6月份时估计的2.3%—2.6%下调至2.0%—2.3%,尽管预计2014年的美国经济增长将加速,但增长率的预测值也被下调。美联储还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失业率仍将维持在7.1%—7.3%,2014年有望降至7%以内。美联储对通胀率持续低于2%的目标值表示了忧虑。
2008年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至接近于零的区间后,又相继实施了3轮资产购买计划,即量化宽松政策,以此拉低长期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并降低失业率。最近几个月,美联储官员开始公开讨论如何逐步退出这项史无前例的货币刺激政策。从今年5月伯南克开始勾勒出减少买债的时间表以来,美国的市场利率开始上升。美国富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翰·西尔维亚认为,对借贷利率过快上升的担忧,是美联储在此时不愿缩减QE3的重要原因。
市场反应积极但隐忧仍在
5月以来,对量化宽松行将退出的猜测搅动着国际金融市场,令市场的波动加大。因此,美联储18日的决定令市场相当意外。
18日,美国华尔街股市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道琼斯指数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标普500指数收盘时上涨至1725.52点,涨幅1.22%。美国国债价格出现上扬,收益率下降。国际黄金价格飙升,美元汇率则下滑。亚太股市19日开盘应声上涨,全线反弹。最终,MSCI亚洲(除日本)指数上涨2.2%,日经指数上涨1.8%,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上涨1.81%,澳大利亚股市创5年新高,上涨1.1%。东南亚股市与货币也大涨,菲律宾股市上涨2.81%,印尼股市大涨4.65%,泰国股市上涨3.47%,泰铢兑美元汇率上涨了2.5%,印尼卢比上涨2.4%。
汇丰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范力民表示,美联储的决定使得亚洲备受压力的新兴市场松了一口气。这意味着亚洲国家经济硬着陆、出现国际收支危机的风险已大大降低。美联储只是推迟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时间表,为了避免前段时间的市场动荡,亚洲国家应该利用这个时间窗口,进行结构性改革,推动亚洲经济更加可持续增长。
摩根大通银行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里认为,美联储内部对美国经济很不安,因此在决定启动退出QE3前,美联储不得不三思:一是要看到更多的数据,特别是就业数据,以对经济前景更有信心;二是要评估当前趋紧的金融市场,尤其是抵押贷款利率上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三是要看美国财政政策辩论的发展,这一点到今年底会较明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