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韩国政党的发展,特别是自卢武铉时代积极推行政党改革以来,韩国政党强化了制度约束。现在,韩国各政党普遍采取措施,弱化党首权力,提高党内的民主化程度,对于克服政党个人化问题发挥了一定作用。与此相联系,地域主义也出现了松动的迹象,政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是在政策主张的层面上进行,出现了进步和保守的分化。但是,由于韩国社会已经体现出很强的后工业社会的特征,去政治化的倾向很明显,强化党员组织并不容易,这客观上又使韩国政党对真性党员实际依赖有增无减。韩国政党的这种党员队伍状况反映了选举政治的现实情况,对于这些政党而言,通过建设以真性党员为核心力量的党员队伍来巩固和扩大政党群众的基础,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群众工作策略。
通过制定民众信服的政策法令争取民众
韩国民众关心政治,主要是因为他们关注关系其切身利益的国家政策的走向和实施。韩国前总统李明博及其所在政党在韩国中产阶级以上民众中支持率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以李明博为代表的大国家党在环境保护、经济转型、社会管理、文化教育等方面站得比较高、看得比较远,主导韩国政府制定采取了一批引领未来发展趋势的政策措施,他们那种不急在一时而是关注未来发展的政策导向,奠定了韩国未来发展的基础,增强了韩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得到了韩国社会中上阶层的认同和支持,大国家党自然在民众中间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进而为获得民众支持和开展群众工作奠定了民心基础。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政策本身就是民众认识和了解政党的一把钥匙,因为政策最终实行的效果会体现和落实在群众的现实生产生活当中,政党的施政诺言能否兑现最终也要看具体政策的落实,选民只能通过政府政策的实施才能分享发展成果和实惠,可以说,政策本身是政党开展群众工作,争取民心最重要的途径和武器。
民众感受一个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其政策制定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看由政党主导制定的大政方针能够给民众给社会带来多少实惠,因此,政策法令是一个政党从长远、从根本上开展群众工作,争取民众支持的途径和工具。政党要想获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要想实现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树立群众工作的“政策工具意识”,将方针政策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争取群众的根本途径,通过制定科学合理有远见的政策措施,通过推动方针政策的合理贯彻和实施,通过推动政策发挥最大的惠民效能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用,来体现自身的施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从根本上从长远上奠定开展群众工作和争取民心的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