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的应有自信(3)

大国崛起的应有自信(3)

——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其次,必须开阔眼界,向世界学习,与世界对话,才能防止坐井观天式的盲目自负,不断充实崛起中的自信。不能被套进“世界牧师”们的价值观樊篱,但绝不等于自我封闭,自赏孤芳,堕入井蛙式的盲目自负。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毫无疑义都有自己独到的路径把握。但是,所有在这一各自独到的路径把握中,无不嵌入一个共同的选择,即虚心诚恳地向一切可以学习的国家学习,包括向成熟的大国学习,也包括向有长项的小国学习,包括向世界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方面学习。因为有对自身选择的自信而拒绝向外部学习,那不是真正坚实的自信,那只是一种井蛙式的自负。而要向外部学习,就必须以充足的自信和外部对话。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得到改变,即使有朝一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比肩美国,而人均水平也只是美国的四分之一,所以“崛起中的烦恼”将在比较长的时期里缠绕着中国,中国和世界的磨合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中国和外部的对话自然会遭遇种种障碍。这些障碍,特别是和发达国家比较优势中的障碍,常常会伤害我们当中一些人的国家自信,甚至从反向激发某种不正常的意识形态反弹而走向封闭。因此我们必须摆脱以往长时期处于封闭状态的心理惯性和行为惯性,建树更加开放的国家心态,沉着冷静地面对世界风云,充满自信地和世界对话,并在对话中把握我们自身的世界角色内涵,把握中国在世界社会中提供的全新生活样本的价值。这种开放的学习和对话,将更加激励我们进一步巩固中国崛起的坚定自信。

最后,必须坚持毫不懈怠,勇于自我革新,绝不因盲目的自信而自我禁锢,固步自封。任何以自信的名义而自以为是、固步自封,最终都必然自己摧毁自己的自信。所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尤其是勇于自我革新,是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重要关键。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所形成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是在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党的十八大提出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1]。敢于开拓进取,敢于自我革新,敢于“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才是真正地拥有“三个自信”,否则只是一种虚幻的价值观自负,或者只是没有底气的价值观自我保守。同时,也正是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向世界展示其“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日益清晰地呈现出成长中大国的丰沛活力,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七十多年前,毛泽东就认为,中国革命如此丰富伟大,不可能不出中国自己的理论家,不可能不出中国自己的马克思,展示了对中国革命道路选择和理论选择的高度自信。今天,中国以当年无可比拟的发展与进步形象崛起于世界,完全可以坚信,今天中国的道路选择不可能不给世界带来一个全新的生活样本,不可能不给世界带来自身社会认识上的重大思想贡献,不可能不给世界展示出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规范体系。只要我们坚定这种自信,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就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2).

[2]约瑟夫·奈.软实力: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3]唐晋.大国崛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文版)[R].纽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

(作者单位: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