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川县档案馆,我们见到了年近五旬的档案馆门卫母军贤。他至今记得与兰辉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那是汶川大地震后,他作为北川老县城的三轮车夫代表去信访办上访。
母军贤的两个孩子都是残疾,地震后家里仅有的那点地没有了,北川新县城建起来后,三轮车也变得多余,一家人的生活更加拮据。
那一天在信访办见到兰辉的时候,已经是下午1点多了。几个人朝信访办走来,有人迎上去:“兰县,这么晚了,先吃了饭再说嘛。”其中那个戴着眼镜、瘦瘦的人说:“群众都等了这么久了,我先听听他们的意见再吃。”
说到这里,母军贤哽咽了。
这次见面,兰辉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了母军贤。从此他们常联络,在兰辉的帮助下,母军贤和女儿的困难都得到了解决。
在北川,不管谁有困难找到兰辉,他都会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对方,并且竭尽所能帮忙解决。时间长了,很多人都知道了他的电话号码,大小问题都找他。一个副县长的手机,成了当地的“雷锋热线”,任何时候都响个不停,办公室、车里、家里,到处都有他的充电器。
只是,家里人要找他,却越来越难。“他分管的工作太多了,哪里还有时间照顾家?他的家人,我见得比他多得多。”陈邦清说。
按理说,一个分管交通、安全的副县长,手里那么多就业机会,随便“胡噜”一个也能给了家里人,可直到现在,兰辉的妻子和兄弟,都还是临时工。
家里人的埋怨是情理之中的事,父亲跟他拍桌子:“官儿当大了,了不起了?只帮外面的人,不帮家里人!”兰辉劝导他:“老汉儿嘞,莫生气,我们再困难,有残疾人困难吗?有五保户困难吗?我们至少正常生活没问题吧!”说得一家人都没了脾气。
更让父亲失望的是,同在一个小区住着,却常常一个月也见不上儿子。他索性把身后事也交代给了别人。表爷来电话说起这件事,兰辉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