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的重要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3)

历史学习的重要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3)

核心提示:重视历史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以历史学习来巩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二、当前历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历史教育在新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忽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严重影响了历史教育的成效。一些史学工作者在历史研究和教学工作中,由于忽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反思过去历史研究的教训和缺陷的过程中,走上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道路。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适应中国人走向现代化的急切心理,有些人对于中国历史文化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宣扬所谓的中华“黄色文明”必将走向西方的“蓝色文明”。新世纪初,有的电视剧、历史书籍对原来史学界否定的李鸿章、袁世凯等大肆颂扬,对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极力贬低,突出地反映了所谓“告别革命”思想的影响。前几年,个别历史学者对毛泽东和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大肆污蔑,对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错误随意夸大和渲染,这些都在广大民众和青少年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2.对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历史学习意识较为淡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学科建设方面与现实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理工科处于主导的地位,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经济、管理、法律、外语等社会学科又优于传统的文史哲人文学科,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忽视历史学科的基础地位和它在涵养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却是极端错误的。历史素养是国民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的大国,具备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3.在历史知识普及过程中,一些人将历史知识庸俗化,媚俗倾向极为突出。一段时期以来,被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早已否定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再次成为历史的主角,后宫秘闻、宫廷轶事成为吸引大众眼球的噱头;有些历史剧置基本的史实于不顾,随意“戏说”历史,将严肃的史学家的批评置若罔闻;历史读物良莠不齐,个别历史观陈腐、历史事实错误百出的读物却受到热捧;在传播历史知识的讲坛,一些主讲人随意虚构所谓的历史细节,将历史与现实任意比附,错误漏洞百出,知识水平低下。这些突出问题,虽然没有构成历史教育的主流,但都是当前开展历史教育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三、历史学习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

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党史专家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引导、教育功能。要更加注意把握正确的历史观,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大局,围绕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辨清历史是非。

1.讨论事关中国历史的重大问题时,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历史问题。新时期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政策,全面推动了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国历史学的研究也空前繁荣,30多年来,历史学研究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不可否认,由于某些淡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倾向的影响,在历史观、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现象。如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在纠正过去对于洋务运动和清末改良评价过低的偏向的同时,又过分高估这些变革,主观臆想其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走向的影响;在纠正过去片面拔高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作用的同时,又全面否定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随之,将曾国藩、李鸿章、慈禧、袁世凯捧上了天,而对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以及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在历史观方面,不仅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良”对立起来,将“革命”与“现代化”对立起来,极力贬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革命,大肆颂扬所谓的改良;也有些人提出中国要发展必须先被殖民300年的谬论,罔顾资本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却过分夸大其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枝节的、细节的积极变化,由此造成了广大民众和青少年历史认识的极大混乱。对于这些问题,在历史学习中,应当以中国历史的史实走向为基点,围绕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良、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系,殖民统治的残暴和其带来的某些客观的积极影响,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的矢志追求与对国家富强的热切渴望等重大问题,摆事实,讲道理,展开讨论,并给予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