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除毛泽东无人是蒋介石对手

周恩来:除毛泽东无人是蒋介石对手

核心提示:周恩来就直说了,我们的对手是国民党,具体的是蒋介石,我在黄埔军校和他处了两年的时间,我知道这个人文武双全,聪明能干,读书很多,又有政治手腕。我们要打败他,就要找个比他强的人,我考虑了很久,这个人是毛泽东。意思就是说,蒋介石这个人比较全面,我们都不是他的对手,现在有一个人可能是他的对手,就是指毛泽东。

李海文:(原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博古第一个特点,是24岁当我们党的最高领导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空前绝后,这个是历史的产物,不是博古自己争来的。

解说:与同时代的革命者相比,24岁的博古显然有些稚嫩,他比张闻天小7岁,比周恩来小9岁,比毛泽东小14岁。

黎辛:博古24岁还有点孩子气呢,陈赓挂彩了到上海看病,给博古住一块住在楼上,警察从下边过,他两个就用大便报纸包住,往警察头上丢,这不跟小孩一样,哪像党的领导人呢。

解说:博古就任总负责人以后不久,江西苏区发来电报,决定成立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希望能选派一名工人出身的共产党员就任主席,主席一职有三个人选,一是工人出身,且在苏区有着较高威望的项英,另一个是党的一大代表张国焘,还有一个就是博古提名的毛泽东。

此时正值宁都会议前夕,苏区对毛泽东有诸多意见,但博古顶着种种压力推举毛泽东为苏区主席。

秦摩亚:博古考虑,也是共产国际意见,因为毛泽东他的威望还比较高,他是红军的创始人,他跟朱老总,所以就让他当了苏维埃主席。

黎辛:就看毛泽东能打仗,建设苏区有功。

秦摩亚:我父亲心里有两条线,他有两个底线,一个底线是朱毛是红军创造者,是红军的旗帜,第二个底线共产国际要求他团结朱毛,所以他从来不反毛,他不反毛。

解说:对于博古的这一任命,若干年后,毛泽东以另外一个主席的职位还给了他。

博古“教条主义”的错误出现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期,1933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国民党调集100万大军,200架飞机,兵分四路对付只有8万多人的苏区中央红军,他们采用步步为营的堡垒主义战略,每前进两千米就修建军事碉堡,逐步缩小包围圈。

此时,毛泽东在“宁都会议”后被剥夺君权,中央以博古、周恩来以及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为军事指挥三人小组。

李维民(军事科学院院原军史部副部长):因为博古他本人不懂军事,所以就来了一个共产国际的顾问,他就很多时候就依靠他,过分地听信他们的话。

黎辛:博古带着师以上的干部去边境看过,看了不少碉堡,博古说怎么办,没有人说出来办法,看军委会议,李德提出来,堡垒对堡垒,看过碉堡的人没人讲话。

解说:就这样,李德“堡垒对堡垒,短促突击”的作战方法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应用,苏区根据地越来越小,广昌战役中,李德又要求死守广昌,博古又一次接受了李德的建议,18天的坚守中,红军牺牲五千多人,损失五分之一的兵力,这一失利使红军高层对李德的错误指挥不满。

李维民:他们四个人嘛,就是博古、李德、彭德怀、杨尚昆,四个人战后来听他们的意见交谈,彭德怀就很直率的向博古、李德,就说你们这个主观主义的指挥是不行的,像你们这样主观主义的指挥呢,我们辛辛苦苦建设的根据地肯定会丧失。

秦摩亚:五次围剿失败了,所以呢根据地丢了,为什么失败,主要是重用李德,李德是一个洋人,他不了解中国实际,所以他地图上作业,提出好多不切实际的口号,所以就丢了江西了,所以就针对这个了,矛头就针对李德,也对博古了,博古重用他,把权交给外国人。

解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了保密,博古没有召开政治局会议,小范围内做出红军长征的决定。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离开革命根据地,博古、朱德等先头部队行军,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军委二纵队带领5000多挑夫,挑着毛泽东在苏区创建的根据地,在路上艰难地行走。

在顺利突破三道封锁线之后,博古等先头部队来到湘江边,而毛泽东所在的中央纵队还在160公里以外,此时,蒋介石早已发现了转移的红军,他们在湘江一侧构筑100多个军事堡垒,要把红军堵截在湘江边上,早一日渡江,红军就多一份胜算的把握,朱德先后三次发电,要求毛泽东等扔掉一切辎重,快速前进,尽早渡江。

黎辛:160里,毛泽东走三天半,还要在晚上,傍晚国民党飞机不轰炸了,他有担架的,这时候没坐拄着拐棍慢慢来了。博古、李德、朱德都在江边指挥红军过江,博古文人他就指挥,走的慢,毛泽东发了十万火急电报不来,博古拿着枪指挥过江,在江边骂娘,他那么文明的人。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