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党的群众工作策略

韩国政党的群众工作策略

韩国在二战以后6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西方国家整个政党发展之路。在今天韩国的政治图景中,韩国政党正在朝“全民党/选举党”的方向发展,组织发动群众,争取民众支持,特别是争取选民选票,是韩国各政党的头等任务。为此,韩国各政党在群众工作方面都倾注了巨大精力。近期我们专门就韩国政党开展群众工作、争取民众支持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发现韩国各政党有一个突出特点,即他们都比较注重群众工作策略,努力将群众工作寓于政党日常工作和政府执政运行之中,运用各种资源和方式来强化民众对政党的支持和信任。

通过建设以真性党员为核心力量的党员队伍来巩固和扩大政党的群众基础    

韩国政党没有经历过大众阶级政党的发展阶段,党员基础、阶层基础不明显。目前,韩国的主要政党,新国家党的阶层基础相对清晰一些,是以主要产业化势力为主,重视企业、市场经济、经济增长等,而开放国民党的历史较短,阶层基础不像新国家党那么明显。为强化党员组织,韩国政党普遍实行“真性党员制”,将每月缴纳党费的真性党员与其他普通党员区别开来。新国家党的党员总数大概有100万,但目前每月缴纳党费的真性党员数大概是35万。开放国民党自建党之初就开始实行真性党员制,现在其真性党员大概有60万。韩国的政治现实表明,各个政党的真性党员才是各政党实施选票政治,争取民众支持的中坚力量。为了争取真性党员,韩国各政党对这部分党员的利益都有所倾斜,这从各政党在获得执政权利以后给予真性党员集中地域的政治经济政策就可见一斑。

韩国政党普遍实行“真性党员制”还有一个原因,即韩国政党存在较为明显的政党个人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党立废由政党领袖主导。比如韩国原总统卢武铉就曾因政治需要和政党利益需要平衡以及推进政党改革等原因,作出退出新千年民主党,建立开放民主党。民主自由党的组建也是时任民正党总裁卢泰愚与联合统一民主党总裁和民主联盟总裁金钟泌三位党首合作的结果。可见,政党领袖个人在韩国政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二是政党内部成员地域分布与党首密切相关,政党内部由此而形成的派系特征也比较明显。韩国历史上象金泳三、金大中当政时期,他们所在政党的党员多为他们的同乡或发迹地民众,党内成员也因与党首关系的亲疏形成不同利益团体。尽管现在韩国政党的个人化的问题正在改善,精英政党的色彩减退,但各政党利用党首个人影响发展党员尤其是建设真性党员队伍的情况依然存在。每每在议会选举或总统大选等关键时刻,政党内与参选人关系最密切的真性党员也是其开展选举宣传和组织发动民众的可靠力量。

随着韩国政党的发展,特别是自卢武铉时代积极推行政党改革以来,韩国政党强化了制度约束。现在,韩国各政党普遍采取措施,弱化党首权力,提高党内的民主化程度,对于克服政党个人化问题发挥了一定作用。与此相联系,地域主义也出现了松动的迹象,政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是在政策主张的层面上进行,出现了进步和保守的分化。但是,由于韩国社会已经体现出很强的后工业社会的特征,去政治化的倾向很明显,强化党员组织并不容易,这客观上又使韩国政党对真性党员实际依赖有增无减。韩国政党的这种党员队伍状况反映了选举政治的现实情况,对于这些政党而言,通过建设以真性党员为核心力量的党员队伍来巩固和扩大政党群众的基础,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群众工作策略。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