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党性中实现人民性(2)

在坚持党性中实现人民性(2)

核心提示:人民性和党性从来都是一致的。从本质上讲,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人是人民性的忠实倡导者和践行者,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

在利益安排上,要把握普惠性,做到长远利益、现实利益和共同利益、特殊利益相统一

统筹安排好群众利益,是把握群众性的关键。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淮海战役中,540多万民工踊跃支前,平均每名解放军战士背后就有9个民工,其中随军行动的民工超过80万人,他们的信念就源于“跟着共产党有好日子,有饭吃。”过去搞革命,是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现在搞建设,是为了人民的富裕幸福。如果说,革命年代撬动全体老百姓利益的杠杆是有地种、得解放,改革之初是土地承包、恢复生产、拨乱反正,那么在改革不断深入、利益诉求逐步多元的今天,群众不仅要物质的丰富更要精神的充实,不仅要公平的环境更要权利的拓展,我们很难简单地归纳出所有群众的利益交集。

统筹安排好群众的利益问题,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完善娴熟的微观治理,实现长远利益、现实利益和共同利益、特殊利益的统一。一方面,要有大局观念,防止“一叶障目”,通过深化改革在事关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实现群众利益的“整体推进”和“普遍均等”。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工作短板,着力解决群众现实的、迫切的利益问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绝不能光说不练,用空洞的远景给老百姓画饼充饥。利益是“敏感的神经”。解决利益问题需要统筹考虑和安排,不能简单地讲少数服从多数、长远迁就眼前,也不能用形式上的程序公正掩盖实质上的正义缺失,要把“大算盘”和“小算盘”对接,通过充分协商和沟通,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还要认真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探求支撑点、平衡点,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在社会意识引领上,要把握先进性,做到科学理论的化大众和大众化相统一

用先进思想文化来引领大众,是人民性的显著标志。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角,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作为一个整体,必然是积极顺应并推动着先进生产力和进步思想观念,是积极向上、革故鼎新的,绝不是消极颓废、因循守旧的。人民对时代进步的呼应,是明亮的和弦、高昂的赞歌,回响在苏区大娘为战士编的草鞋里,在凤阳县小岗村18个鲜红的手印上,在抗震救灾志愿者忙碌的身影间,在嫦娥奔月后科研人员的欢呼泪水中。

把握人民性,就要从人民群众对掌握先进思想、推动社会进步的迫切愿望出发,坚持不懈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来“化大众”,把科学理论变成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从群众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丰富精神世界的强烈要求出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主流价值观来引领和整合各种思想意识。

“化大众”必须通过“大众化”来实现。在今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选择和接受各种新思想提供了快捷无比的手段,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被打破,文化生产和传播逐步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适应这一趋势,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不断拓宽传播渠道,加强载体建设,采取分众化、生活化的方式,推动科学理论、先进观念为人民所掌握。“化大众”和“大众化”,是在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如同阳光普照大地、甘泉滋养万物、春风拂绿抽芽,催动着社会欣欣向荣、吐故纳新。文化占领市场、思想引导群众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不能简单与上座率、发行量、点击率、追捧度、粉丝量来划等号,一味去迎合和取悦市场,滋长一些社会群体的低俗品位、极端思想和民粹主义。要增强阵地意识,与错误的思想观念坚决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打击各种造谣传谣行为,巩固和拓展思想舆论领域的红色地带,逐步壮大主流舆论,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