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中央巡视组开“药方”透出未来改革方向
昨晚,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希贤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中央巡视组开出的“药方”可以理解为未来改革的方向。
“线索不意味着一定转化为案件”
北青报:根据公开报道,目前已经有7个中央巡视组向派驻单位反馈了巡视情况。这7个巡视组都表示收到了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的线索,并交给中纪委和中组部处理。你怎么看巡视组取得的“成果”?
张希贤: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工作进入了新时期。过去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很多案件线索特别是反映主要领导干部的信息,向上反馈的渠道不如现在通畅,导致一些案子被压下来。现在中央巡视组直接下到地方,使得各方面的信息都能迅速地集结,信息向中央传递减少了很多阻力。
北青报:社会普遍把中央巡视组的功能理解为“打老虎”,抱以很高期待。公开报道说,反映一些领导干部问题的线索已交给中央,这是否意味着即将有“老虎”落马?
张希贤:巡视组是到下面收集意见和线索的,不直接办案。有些线索反馈给纪检部门后,需要进一步甄别才能确定是否立案调查,不是所有线索都能转化为案件。比如,有的线索可能只是反映党风问题,有的构不成违法违纪。
“应对一把手权力进行分解”
北青报:中央巡视组建议,要完善和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张希贤:针对一把手的权力运行,应该把决策、管理、监督分解,形成制衡的机制。扩大领导干部述职范围,听众不能只局限在机关里,要让群众了解干部。此外,广开言路,还要加强党内民主。
北青报:巡视组对各地的建议高度一致,比如都提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等等。怎么看这些建议?
张希贤:巡视组提出很多具有共性的建议,可以理解为今后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任用领域改革的方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