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金:自贸区是“开放促改革”的第四阶段

周瑞金:自贸区是“开放促改革”的第四阶段

原题:周瑞金:自贸区是中国“开放促改革”的第四阶段

即将挂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让中国又一次站在了“以开放促改革”的潮头。这也是继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中央交给上海的又一项重大历史使命。

今年8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被定位为“党中央从国内外发展大势出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财经日报》就此专访《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周瑞金,他对记者表示,自贸区是十八大以后中央作出的改革开放第一大决策,是中国新一轮改革攻坚很重要的一个战役,这一战打开,就会冲破峡口,前面就是一马平川。

周瑞金认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表明中国以开放促改革进入第四阶段,但这显然并不是最后一个阶段。

1991年,周瑞金以“皇甫平”为笔名,主持撰写《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等四篇评论文章,发表于《解放日报》后,引发海内外强烈反响,有力推动了那一轮的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第四次“以开放促改革”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被称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试验田”,李克强总理全力推进,其中包含诸多领域改革,尤以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等重大制度变革和金融改革开放为突破。现在上海再次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制高点,改革面临的大环境、需要破除的阻力,与之前的改革有何不同?

周瑞金:今年是改革开放35周年,中国改革开放实际上走过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是1979年到1989年,这十年我们确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这条道路作为我们改革的目标,因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1979年是改革的元年,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向中央申请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中央批准四个经济特区,就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改革开放真正开始起步就是四个经济特区的开放,加上1980年中央正式批准实行农村承包制。这十年真正推动大的,就是开放倒逼改革,四个经济特区开放以后推动了我们的改革,之后所有的改革很快从农村推广到城市,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改革在城市展开。这些其实就是在开放倒逼下,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行事。

日报:第一阶段的改革大家一般都把安徽小岗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看得更重要,您却认为开放的作用更大?

周瑞金: 小岗村推动了分田到户,当时不讲分田到户,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就是要突破农村的合作化制度,要冲破人民公社制度。

当时的分田到户都是在比较落后的农村开展的,像安徽和四川。当时,城市里是四川100家企业做扩权试点,试点实际上就是放权,政企分开,政府给企业权力大一点,有制定奖金的自主权,等等。

是的,我认为开放的推动作用更大。第一个十年的改革,确实是四个经济特区的建设起了比较大的作用。开始开放的时候,除了四个特区,其他都不敢动,而且四个特区开始做事也是很保守的,比如香港在深圳投资的白天鹅宾馆,它们全套的杯子碗筷等都是国外进口的,人们就不习惯,这个在中国没有吗?还要从日本引进豆腐,中国是豆腐的老祖宗,怎么还要向日本引进,就有点假洋鬼子的意思,当时阻力都大,后来才是按照国际规则来办事。

这十年四个特区的对外开放,其实是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性质,利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搞工业品的粗加工,当时这已经很难得了。深圳就是从这一步开始,当时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种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口号。

日报:这个时期的上海,似乎并没有太多声音。

周瑞金:这个时期上海的改革开放几乎是停滞的,一直到1988年朱镕基来了以后才开始。当时上海的状况非常糟糕,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上海的财税收入几乎都交给了中央,每年至少130个亿,几乎没有多少钱剩下。

朱镕基一来就提出重振上海雄风。当然,中央派他过来也是给了一个条件,就是允许上海搞财政包干,上缴中央的钱之后,多余的钱就给上海了,有了钱就可以推动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就是从上海开始的。1990年决定浦东开发开放,之后从1992年~2002年,浦东的开发开放带动了中国。

浦东的开发开放站到了新的高度,不再是四个经济特区的贸易加工,而是借用了一部分自由港的政策。邓小平当时提出,在中国造十几个香港。但当时还做不到自由港,保税区是可以的,实行保税、豁免关税、人才进入自由,实行土地批租,外资银行引入,这些政策都给了上海浦东,这也应该说把是自由贸易区的部分功能给了上海,所以浦东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特别是融资政策方面放宽了。

浦东的开发开放,带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前进。可以说又是以开放促进了改革。1992-2002这十年的改革,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入了2002-2012年第三个十年的改革时期。加入WTO,当时最担心的是把中国农业搞垮,还有金融、银行、汽车、文化等几个领域。现在看来不但没有事,反而大大推动了这些行业的发展,大大有利于我们融入到世界经济当中。这期间还废除了1500条不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法规,因此,计划经济真正被冲垮是加入WTO以后。

加入WTO,为第三个十年我国经济奇迹般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十年间GDP增加了四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现在改革到了第四个十年,又到了以开放倒逼改革的新阶段。正如李克强总理考察上海时指出的:“我们要用开放扩大内需,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

我认为,中国的整个改革进程,就是以开放倒逼改革、促进发展的过程。所以,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十八大以后的中央作出的第一大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我们新一轮改革攻坚的很重要的一个战役。这一战一旦打开,冲破峡口,前面就是一马平川。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