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感受和认识,形成了深浅不一、长短有别的心得体会文章。为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实践心得”栏目将陆续推出精选心得文章,供网友们学习参考。欲知更多精彩内容,请您点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实践心得“栏目。如果您对该栏目还有什么要求、意见和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习近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打消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等顾虑,既深刻剖析和检查自己,又开展诚恳的相互批评,触及思想和灵魂”。反思以前一些单位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恰恰正是没有贯彻整风精神,未能进行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讲自己时自我肯定多,问题不足少;讲别人时一团和气多,批评建议少;讲问题时避实就虚多···【详细】
“正腔调”要克服官本位意识。以官大官小来衡量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的认识让诸多官员扭曲了“为官”的本质意义。克服官本位意识,是走出正确尊重权力、尊重工作、尊重群众的第一步,实现由“官本位”向“民本位”回归。党员干部深度挖掘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主动进行整改。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带正自己的“官帽”。树立党员干部“牢记责任、勤勉为民”的形象···【详细】
情商有大小之分,是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考验着党性与境界。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的“小情商”现象屡见不鲜。有的为了显示“亲和力”,什么政策口子都敢开,什么要求都给满足,虽然在一部分人那里“口碑”有了,但原则和公平却受损了。有的想问题办事情,眼光总是囿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精于经营小圈子,尽管以按下局部的葫芦赚取了一点“威信”,却常常浮起了全局问题的瓢···【详细】
形式主义的东西,刚开始时底气是不足的,规模也是可控的。但往往是因为某些领导或机关对某些做法不严肃、不负责任的忽视默认助长了形式主义的苗头,形式主义就如同领到了“通行证”,有些人就会“名正言顺”去做,乃至愈演愈烈而难以控制。所以,对少数单位或部门的一些“做法”“活动”和“经验”,在没有经过反复论证、长期检验的情况下,在没有深入了解、摸清底数的情况下···【详细】
下基层应该下到“底”,下乡更要下村、下组,深入基层要进村入户,深入到农户家中,看看群众的生活现状,与群众拉拉家常,了解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深入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促膝畅谈,聊聊收入,聊聊生产,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尤其要常深入到偏远地区的群众中去,深入到生活困难的群众中去,访贫问苦,嘘寒问暖。只有走到群众中间···【详细】
强化学习要“学、用”结合。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对理论原著、十八大报告、新党章、中央省市领导人讲话的学习侧重于纠正思想偏差,解放思想以保持大局意识、团结意识;对先进典型的学习注重对比差距找原因,完善方案创先争优、迎头赶超;对先进技术技能的学习,侧重于提高创新效率···【详细】
目前,在有些地方和部门的民主生活会上,一部分人或是“怕”字当头,不敢发言、不愿说话;或是问题说不到点上、批评打不到痛处,号不准脉、点不到穴;或是发泄私愤,用“批评”抵制批评、用“意见”反驳意见。这样的民主生活会,既掩盖了意见和问题,也失实、失控,流于形式。究其原因,就在于会前谈心不透、沟通不够。而只有在会前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谈心交心···【详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