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告别养老双轨制最需勇气

山东:告别养老双轨制最需勇气

为了使老年人安度晚年,近些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与此同时,围绕养老保障的热点话题也不断增多。改革“双轨制”,让养老金“公平对待”。公平是养老保障制度的灵魂。虽然“双轨制”形成有历史原因,但对其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将进一步统筹研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搞好顶层设计,从根本上解决“双轨制”矛盾,以及由此形成的养老金“待遇差”问题。(《人民日报》9月23日)

目前,取消企事业职工退休金双轨制的呼声很高,但最终实现退休金并轨并不容易。经济学家林毅夫此前表示,双轨制在中国已经走到了尽头,未来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很重要任务就是把双轨制消除掉。(9月16日《人民论坛》)正如林毅夫所说,双轨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维持了经济稳定,促进了发展,但也使社会产生很多不满情绪。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相信,最终消除双轨制势在必行,目前难以预见的只是它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在这个问题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最近也表态,养老制度的最终统一,也就是“并轨”,这个大方向是明确的。(8月4日《人民日报》)也就是说,从上到下,对于告别养老双轨制存在一定的共识。不取消双轨制,社会的不满将越积越多。尤其是养老双轨制,则面临一定的社会风险。

取消养老双轨制呼声如此热切,但改革却迟迟按兵不动。说明取消双轨制决并非喊个口号那般容易。参与过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人都知道,当触动一些人具体利益时,推动改革是多么艰难。很多这样的改革不得不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实际又是一种变相“双轨制”。但再艰难的主动改革也比逼上门来的“不得不改”要有利得多,这是我们面临两难甚至多难选择时应有的理性。一方面,保持双轨制和并轨不能用“长痛”、“短痛”作简单对比,但现在的确越来越需要在它们之间做出选择。因为养老双轨制对于稳定经济和社会情绪的好处已经逐渐小于它们所带来的问题,有些时候它们虽在小环境里仍发挥作用,但对于大环境却只剩下破坏力。 

告别养老双轨制难点在于触动一些利益群体的既得利益,如果不通过利益增量来进行改革,而主要是对现有的利益存量重新分配调整,那么它差不多是一种“新的改革”。养老制度并轨改革要做到平稳有序,至少需要努力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多做加法,少做减法,增加改革的受益面,减少受损面。另一方面,要加强改革决策的权威,不能无限制讨论,政府应该积极解决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不应该在延迟退休、以房养老等措施上打转转。一言以蔽之,告别养老双轨制不缺智慧缺勇气。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