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

湖北: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

农产品加工业面临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拐点,进入到集约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近年来,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取得超常规、突破性发展,成为湖北省增长最快的行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农业大省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路径。但2013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湖北农产品加工业在经历了三年持续高速增长(前三年年均增速为38.8%)后,今年上半年,首次放慢了增速。现实表明,农产品加工业面临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拐点,进入从追求总量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到提升质量的集约型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型期。

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农产品加工业增速放缓。一是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需求进一步萎缩。二是养殖效益低下,H7N9禽流感重挫禽业。三是成本上升导致利润下滑。用工、用电、运输成本等各项成本集体上涨,据调查,人力成本上升23%以上,运输成本上升10%以上。四是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精深加工不够。近年来,湖北省农产品加工率提升至62%,但与发达国家80%的水平相比尚有一定距离。五是缺乏稳定的原料保障,加工业发展后劲不足。我省农产品产量高,但品质不能满足加工需要,缺乏专用、优质原料。企业布局不合理,没有形成区域性的农产品加工优势,原料生产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采购成本较高。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缺乏稳定可靠的原料保障。六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标准化建设滞后,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信息化建设尚待加强,财政金融的支持力度不强,市场和生产秩序还不规范。

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强省,必须加快实现跨越式转型发展。

一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加快建设十条农业科技产业链,强化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做强精深加工。发挥特色和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带和产业区,建立规模化、标准化、专用化的优质原料基地。重点扶持和发展我省优势农产品中的水稻、双低油菜、水产、畜禽、果蔬、饲料加工业及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型龙头企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产地加工,构建与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相适应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鼓励精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鼓励传统产品的工业化和高新技术化。加强资源的多层次综合利用,提升原料增值幅度和企业经济效益。强化现代农业理念,努力探索“科研+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农产品科研、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无缝对接,为农产品加工业的跨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引导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基础好、发展快、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优势资源配置、资金扶持等措施,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打造过百亿、过五十亿的企业。重点提高粮油加工、酿造等行业的集中度,打造精品名牌。

四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严格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扶持和鼓励各类农产品加工业协会等服务组织,围绕农产品加工业的需要,积极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促进行业管理和服务逐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市场建设,创新市场营销方式。在农产品加工区建设一批现代化的产地批发市场,完善市场交易、检测检验和信息服务等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扩大辐射范围。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优质产品的交易、评比等活动,广泛宣传名优产品,树立“金字”品牌。 (作者系省社科院研究员)

本文关键词: 彭玮 农产品加工业转型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