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司:抓共建 转作风 促改革(2)

社会保障司:抓共建 转作风 促改革(2)

建机制 促改革

“走群众路线是社保工作的立足点。”由明春说,开展共建共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探索创新机关党建工作方式,为完善“五个为民机制”夯实实践基础,最终促进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社会保障司党支部在去年被确定为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主要领导同志的联系点,部党组对此高度重视,王保安副部长要求,社会保障司党支部要在党建工作中突出双向结合,突出以人为本,突出作风建设,突出机制保障。司党支部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部党组的要求,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加强支部建设,实施了“三个动力工作法”,即通过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激发党员干部的思想动力、成长动力和工作动力,使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从而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有感情”的财政社保干部队伍。同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建立“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引导民意、珍惜民力和化解民困”的“五个为民机制”,核心就是将群众路线贯穿到每个干部的日常工作中,建立长效机制。

健全了解民情机制,坚持“进百姓门”,做到“二深三到”,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困难群体多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试点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实现接地气、通下情。在基层共建共学单位建立社保民情直通车机制,即是了解民情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每逢元旦、春节、“七一”等重要节日,司党支部都要开展以“进社保对象门、暖社保对象心、听社保对象言”为主题的访贫问苦活动,到养老院、荣军院、儿童福利院以及困难群众家中走访,倾听他们对社保工作的期盼。时刻密切关注媒体和网络舆情,设专人编辑整理《每日新闻观点摘报》,及时反馈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障热点问题的意见。

健全集中民智机制,坚持“纳百姓谏”,充分吸收借鉴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及时推广地方探索的经验做法,确保社会保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如社会保障司建立了财政和社会保障专家库,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依托共建共学平台建立制度化的意见建议搜集反馈机制。搭建了全国财政社会保障信息网,地方财政社会保障部门可在这一平台上学习交流基层工作经验。近年来国家实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就是在总结地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的。

健全引导民意机制,坚持“释百姓惑”,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针对社会保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加强正面宣传,主动解疑释惑。如在医改、新农保等重大政策出台时,社会保障司积极参与各项宣传工作,参与编写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手册》等宣传资料;两会期间,按照全国人大的安排积极参与有关部门举办的记者招待会,回答媒体和社会关切的问题。

健全珍惜民力机制,坚持“理好百姓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政监督,向规范管理要安全、向绩效管理要效益。按照“每一项专项资金都要有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不断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将专项资金分配所依据的因素及其权重向地方公开,增强透明度。改革财政投入方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实行中央财政资金“以奖代补”,调动地方部门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健全化解民困机制,坚持“解百姓难”,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现好、维护好困难群体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社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前社会转型、矛盾多发的背景下,针对社会保障工作中大事、难事、急事多,改革创新任务重的情况,一方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改革发展,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注重长期战略研究和制度顶层设计,推动完善社会保障安全网。另一方面,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如针对社会反映较多的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较重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针对“无主病人”“路倒病人”等“等钱救命”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在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应急反应与资金保障机制,并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了解灾情,及时拨付救灾资金,支持灾区保障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据悉,下一步,社会保障司还将进一步完善共建共学活动方案和“五个为民机制”,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不走过场,促进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