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扭曲我们的消费观?(2)

谁在扭曲我们的消费观?(2)

消费行为缘何被扭曲

消费,本应是人们获得幸福的一种手段。但在当今社会,消费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责任相背离的异化现象。业内专家分析,之所以在消费领域出现这些问题,是西方社会享乐主义文化的影响与渗透,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没有齐头并进,以及可持续消费观念滞后等因素造成的。

“心为物役”,西方享乐主义文化扭曲消费心理

消费异化现象,可以说是一种舶来品,它源于西方社会在20世纪发展出的消费主义,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到来,开始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蔓延。对于消费主义带来的日益加剧的社会和生态危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有了深切的体验。

由消费主义导致消费自由悖论,使消费主体成为物的奴隶,属于物的消费品挤占了人的主体地位。正如德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家弗洛姆所说:“在工业化的国家里,人本身越来越成为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相反,人却成了物品的奴仆。”自由消费没有使人的幸福感相应增强,反而销蚀了人的自由空间。

显然,如果我们的价值取向不能从物质的富足功利向社会的健康文明转化,如果生产方式不能从资源消耗型向保育再生型转轨,如果消费行为不能从高能耗、高消费向低能耗、适度消费转变,“美丽中国”终将是纸上谈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教授杜文东表示,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熏陶下,我国一直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这是一种健康的传统消费文化。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西方消费主义思潮涌入,使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受到巨大冲击。

一些人开始盲目崇尚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他们不再将消费作为维持生存发展的必需,也不尊重消费本身的文化内涵,而是倾向于把消费看做维系身份地位、定位人生价值的唯一评价标尺,这些负面效应导致了消费文化的扭曲,最终使一些人滑向迷失自我的消费主义。

专家认为,社会多元化发展也催生了多元价值观的形成。有些人通过盲目消费来展示自身独特的“个性”,丧失了作为主体本应具有的主动性。日本学者岗本庆一说:“消费者不是以需求为媒介,而是以新奇性、话题性、意义性等物品的传播性为媒介而从事消费。”因此,有些人冠冕堂皇地将自己淹没在物的海洋中,难以自拔地盲目崇拜、品味着所谓的“个性”。

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瘸腿”,两者没有齐头并进

就在人们尽情享受着繁荣物质生活的同时,许多人并没有感到更多的快乐,反而时常觉得空虚、烦恼、孤独、迷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家亮认为,消费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的需求,经济发展使得物质产品大为丰富,这为消费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同时,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多元趋势明显,传统的价值伦理被质疑、被抛弃,新的公共价值伦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定型。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体的精神生活容易出现较为匮乏的问题。

“当前消费异化现象突出,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没有齐头并进有关。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精神生活瘸腿了。在没有精神追求的时候,个体就会过度追求物质消费的满足,并试图通过物质消费来证明自身价值。”黄家亮认为,真正精神生活丰富的人,不仅不会通过异化消费来炫耀身份,反而会对穷奢极欲的行为表示反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作中论述,人们满足于对金钱、物的无度追求,不仅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反而是导致神经症的重要原因。反之,对尊重、自我实现等高级精神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高级需要的追求与满足导致更伟大、更坚强以及更真实的个性。

“可持续消费”观念滞后造成“知易行难”的尴尬局面

作为对消费异化的反思,可持续消费的理念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深入人心。可持续消费,也叫绿色消费,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共生型消费。它可以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是一种以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可持续消费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物种环境的保护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资料显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这一概念发轫于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号召全球行动起来,“鼓励并筹划拟定一个十年计划框架,以支持各个国家和地区加快向可持续消费与生产模式转变,并使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脱钩,在生态系统承载范围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去年举行的里约+20峰会就促进实施框架的重要性达成一致,今年有的国家如印尼已经推出了十年计划框架。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国在可持续消费与生产方面距离国际先进理念还存在明显差距,在推广可持续消费方面面临着“知易行难”的尴尬局面。

吉林财经大学低碳经济研究所教授刘静暖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消费者对于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的意识比较淡薄。由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2012》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可持续消费的认知度总体偏低,了解可持续消费确切含义的不足40%。

许多人也许听说过绿色消费,但在消费时却存在种种误区:一些人认为绿色消费就是“消费绿色”,他们非绿色食品不吃,珍稀动物却照吃不误;非绿色产品不用,塑料袋却随手乱丢;家居装修时非绿色建材不用,装修起来却热衷于相互攀比。他们所谓的绿色消费行为,只是从自身的利益和健康出发,并不去考虑对环境的保护,违背了绿色消费的初衷。

山西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容和平表示,在我国一些地方,绿色消费还停留在倡导一种理念的阶段,缺乏实际操作。推广绿色消费,责任主要在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层面,管理的政策要明晰、有效,服务则是要人性化、实惠化。管理和服务都需要做实事、做小事。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