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扭曲我们的消费观?(3)

谁在扭曲我们的消费观?(3)

让“可持续消费”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治理消费异化的长久之道,在于建立可持续消费的理念和行动机制,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作为国际共识,可持续消费意为绿色、适度、公平的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当前,我国需要尽快从顶层设计到普通消费者的各个层面补上可持续消费这一课。

可持续消费,人人有责、事事可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人对于可持续消费的概念比较陌生,但对更为通俗的绿色消费则比较熟悉。尽管理念存在差距,但多数人对于消费行为应负有的社会责任均持认同态度。

首都经贸大学MBA中心教授文魁表示:“针对消费异化现象,我们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通过生态消费观念的新文化,培育引导一种健康、适度、科学、绿色的合理消费方式。”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每个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盲从、不攀比,从实际行动做起。”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田兆元告诉半月谈记者,当前,我们需要提倡和引导消费者形成朴素的消费观,通过一些标杆企业引领简化包装的风气,在生产和制造环节杜绝浪费行为。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文军认为,消除过度包装的市场需求,需要改变重“面子”轻“里子”的送礼文化,需要大力倡导礼轻情义重的交往风气,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好传统发扬光大。

“绿色消费,需要政府部门率先示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副教授张元鹏建议,政府部门要带头使用节能减排产品,对高耗能办公设施进行低碳化改造。

对市场行为要软性引导,对官场歪风要硬性约束

采访中,业内专家认为,形成健康的消费行为,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软性引导和硬性约束两方面一起抓。如果不涉及欺诈、权钱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消费问题应该交给市场自行调节。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家亮表示,消费是市场行为,更多依靠消费者自身绿色消费意识的逐渐普及,企业商家、行业协会的自律,媒体舆论的引导。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商家的动机是逐利的,如果广大消费者能普遍形成绿色消费的意识和习惯,那么商家、企业也会逐渐调整其生产经营行为。反之,如果过度包装等消费异化现象普遍存在,商家企业就会迎合消费者需求,大量生产能卖得出、销量好的过度包装产品。

如果市场调节无法发挥作用,则需要政府职能部门进行调节。仍以过度包装为例,什么是过度包装,是否需要根据商品自身价值和包装价值的比例确定一个标准,有了标准之后,政府职能部门才能依法行政。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行政部门不应该随意介入市场行为。

黄家亮认为,遏制消费异化问题,除了文化引导、市场调节以外,还应当有制度方面的硬性约束。如果主流价值清晰、明确,什么光荣、什么可耻,有着普遍的社会共识,具有吸引力和号召力,那么一些铺张浪费的异化消费问题就可以得到遏制。

“要严格规范政府行为,包括政府采购、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务考察等。”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宋则提醒,要特别警惕在消费需求增长放慢的情况下,有人变换手段刺激公款消费等情况;坚决杜绝花样翻新的公费旅游、公费消遣、请客送礼等行为;打击巧立名目、化公为私,以货币、购物卡和实物形式,为个人增加消费福利的违规行为。

可持续消费要有顶层设计,更需深入人心

6月7日,由联合国驻华机构发起的环境保护平台“联合国——中国可持续消费伙伴关系”在北京成立,旨在以可持续消费理念为框架,加强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表明,可持续消费理念正在逐渐进入我国顶层设计的视野。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在重要文件中提倡绿色消费的社会风尚,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国务院今年8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也着重指出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但在立法、长期发展框架等顶层设计层面,我国对可持续消费的制度安排还存在较大空白。

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当前我国正在以扩大内需为重心拉动经济增长,建立可持续消费与生产的新机制已成当务之急,以此引导新一轮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当前政策层面较多强调生产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对可持续消费重视不足,明显存在“短腿”,应尽快转变观念,加大对消费行为的引导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包景岭曾多年呼吁尽快出台《绿色消费促进法》。他表示,尽管绿色消费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但尚缺少明确的法律法规予以促进和约束,使得消费环节无法可依,进而引发很多不当的消费行为,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行为会引导生产行为,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绿色消费还可促进生产向可持续方向转变,从而引导整个社会减少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进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应加大绿色消费的立法工作,为推进绿色消费营造一个适宜的法律环境。

在普通消费者层面,可持续消费的理念启蒙、行动指引还远远不够。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初发布了《中国消费者可持续消费指引》,倡导消费者树立科学消费理念,摒弃不良消费行为,积极践行绿色消费,主动实施责任消费,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约束性体制机制,消费者离可持续消费还很遥远。

或许我们应该认识到,可持续消费,不仅事关一个国家在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等物质层面的重大抉择,也关乎我们每个人对于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等精神层面的严肃选择。“公正生活是人类的生活目标。人类的目标是生存、享受和发展,只有建立在公正基础上的生活才符合这种目标。”

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黄承梁表示,现代社会盛行的“物质主义—经济主义—享乐主义”生活模式,不是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生态文明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应该是简朴生活和低碳生活。

公正生活、简朴生活和低碳生活,无疑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可持续消费是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对自己说,这才是一种有意义的、值得去过的生活。(记者 蔡玉高 胡锦武 程士华 王攀 晏国政 周蕊 赵琬微)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