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保平:公开审理给全民上了法治课

廖保平:公开审理给全民上了法治课

当前,一系列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进行公开审理并形成趋势。比如,薄熙来案、刘志军案、丁书苗案、神木“房姐”案,以及即将审理的李天一案,等等。这是一个值得肯定与赞扬的现象,不仅体现了法治的公开公正与透明,还树立了法律在民心中的权威,更值得称许的是,这一次次公开审理,就如一堂堂面向全社会的法制公开课,给中国社会法治化提供了巨大的动能。

公开审理,意味着审理要经得起社会各方面的质疑,经得起人心的评判。对于有关方面而言,公开审理无疑是一种考验与风险,即“被告可以经由辩护表达对指控的异议,如果检方证据搜集不力,而被告又拥有众多拥趸,很可能结果会令法庭难堪。”所以,公开审理,一方面是对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专业素养的最好检验和最好展示舞台;另一方面表明,控辩双方的证据事实得到较为完整地公开呈现,让案件透明可信,审判经得起法律的检验,经得起公众的评判,没有暗箱操作。

像薄熙来案这样的“世纪大审判”,其价值绝不只是一场“全民围观”,而是一张法治试纸。对于像这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官的审理,是公开审理还是不公开,公开的程度多大,是全程直播,还是有选择性播报,其实是法治自信与政治自信与否的一大标志。

作为专业人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看了薄案庭审中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表现,认为“庭审雄辩地证明,中国人民的素质,完全能够实行法治”。这可以说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此次公开审判薄熙来,虽然没有进行电视直播,但进行了微博直播,因为微博的互动传播性,人们可以参与其中表达意见观点甚至情绪,其实比电视直播更能拉近人们与庭审的距离。有网友说:“通过看直播,感觉中国的司法审判越来越透明。”公开审理显示了法律的公开公正,让人心服口服,树立了法律在人心中的权威。就连受审的薄熙来在作最后陈述中也说道:“这次审判历时五天,让控辩双方都有机会充分发表意见,还有微博传送了信息,表明了中央搞清事实、追求公正的决心,也使我对中国司法的未来又增添了信心。”

与此同时,因为人们关注这类重大案件,并且在微博上互动传播,检视控辩双方的证据、事实,以及适用法律条款,辩论、质疑案件中的每一个细节,甚至包括王立军为什么坐轮椅出庭等等,都让人有一种亲自出庭观看审理的感觉,让人们对案件审理的程序、规则,以及相应的法律知识,有了极大的了解。甚至夸张一点说,每一个人都在进行“角色代入”,进行审判体验。尤其是学者律师等专业人士在微博上的意见解释,更加深了人们对案情以及法律知识的认识,一系列重大案件的公开审理,就像一堂堂法制公开课,让公众受益颇深。

法制建设不是写在纸上的文字,而是十分具体的行动。一次重大案件的公开审理,要胜过无数次水过地不湿的普法行动。重大案件的公开审理,体现了我国的法治进步,同时也在推动我国的法制建设。因为,公开审理传递出来的巨大信号是——中国按照法律的思维与方式办事,不论被告是官还是民。这显然是多赢的。对于被告一方而言,得到了体面有尊严的法律对待;对于中国法制形象而言,则是一个极其正面的展示与检验;对于广大民众,他们则看到了中国法制的进步,也从中获得了法律教育。我们期待更多案件的公开审理,期待中国在法制的轨道上走得更好更快更远。(作者廖保平系本报特约评论员)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