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莫让“论文买卖”沦为学术诚信之殇(2)

【案例】莫让“论文买卖”沦为学术诚信之殇(2)

论文买卖形成完整产业链

呼和浩特市人事局职称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特殊条件,在内蒙古自治区申请职称,必须有论文发表。

一位曾发表论文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花钱发论文比较容易,所以评职称者都不愿意写论文。“给杂志社交纳了800元费用,对方就给其代写代发了一篇论文。”他将发表的论文期刊交给单位后,顺利通过了职称评定。

“人事部门也知道花钱发论文的事,不过没有人去过问。”他说。

论文买卖的泛滥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论文掮客。在论文买卖过程中,论文掮客是联系买家、写手和论文买卖公司的桥梁。在互联网上,中国青年报记者以中学教师为名,和一位提供论文代写代发业务的编辑取得了联系。

该人士给记者推荐了《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声称这是一本省级优秀期刊,只要交钱就能发表。他还表示,知网、万方、龙源能全文收录。发表一篇论文,代写代发需1000多元。

此外,在网络上,还有《剑南文学》、《商》、《金田》等几十本期刊杂志公开征稿,只要交钱,就可以代写代发。

知情人向记者介绍,论文买卖公司的业务,从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到职称论文,无所不包。刊发出来的文章一般都是两个版以上,付给杂志社大概是300元~500元左右,付给写手也是同样的钱。

记者询问了医疗、农业、科技、教育等多本期刊杂志价格,一期刊载100余篇论文,一篇版面费是300元~500元。记者粗略算了一下,一本杂志刊登100多篇文章,一期杂志可收取4万多元版面费。而一本期刊一年可出版12期或24期,如此推算,一本杂志收取的版面费,一年至少100万元以上。

记者发现,这些论文发表几乎都有相同的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完整,他们借助于网络,形成无孔不入的销售网络。论文买卖已经形成一个地下产业,以论文买卖公司为核心,写手、掮客、网站、期刊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

武汉大学副教授沈阳披露,我国买卖论文2009年规模达10亿元。用反剽窃软件查询,2007年的样本数据中,72%的文章是全文抄袭,24%的论文为部分抄袭,只有4%的文章不存在抄袭。

完善学术评价机制

有专家称,论文买卖成为产业的原因很复杂,其中包括学者个人的操守和整个学术行业对于学术道德的漠视。

记者向内蒙古自治区社科院杂志社求证时,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社科院杂志不收取任何费用,但要考量论文质量。

该人士说,目前论文审查过于松散,偏离了学术评审以论文衡量作者能力的本意。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法治国情调研组发布《中国学术评价机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存在重大问题,学术成果重数量、轻质量,抄袭、买卖论文成风,滋生了严重的学术腐败问题。半数受访者承认向核心期刊付费发表论文,而所收取费用的去向也令人担忧。

该调研报告分析,现有评价机制也是学术论文抄袭、剽窃现象严重的一大诱因。从记者调查可以看出,相当比例的人迫于毕业、职称评定期限临近等因素,或加入了论文买卖市场,或抄袭、剽窃论文,或求助于非法学术期刊。

报告指出,要在我国构建一个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取消期刊分级系统对学术评价的变相强制引导,让学术回归学术,才是我国学术的振兴之道。

内蒙古社科院一位专家表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哪些职称评审必须发表论文,或论文占多大比重,而有些职称评审,则可将论文剔除掉。

“如果进行调整,论文发表市场将会减小,也有利于对论文期刊的管理、审查和监督。”这位专家认为,在加强期刊管理的基础上,要建立严格、科学的论文评价体制,只有把好论文的发表、审查和评价关,论文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得到保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