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莫让“论文买卖”沦为学术诚信之殇(4)

【案例】莫让“论文买卖”沦为学术诚信之殇(4)

论文买卖成产业根在学术行政化

2011年媒体曾报道,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如果再加上教师、公务员等发表的论文,我国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论文大国”的论文质量如何呢?中国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清华大学李伯重教授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不少中国大学的学报都是学术垃圾的生产地。连大学的学报都如此,其他的论文就更不用说了。靠代写、剽窃制造出的,能有什么好论文?

从表面上看,论文买卖形成一个地下产业,代写、代发成为普遍现象,反映出写论文者的学术不端,以及期刊学报的唯利是图。然而,光对写论文者加强道德教育,对期刊学报加强管理审查,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因为论文买卖产业化的根源,在于严重的学术行政化。

所谓学术行政化,就是行政力量控制着学术研究,其最突出表现就是学术评价的行政化。换句话说,无论是科研单位、学校还是医院,或者其他一些单位,从业人员若想研究成果获得承认,能够顺利晋职或评奖,必须要过行政力量这一关,由他们最终说了算。比如,行政力量规定必须要发表论文,必须在什么地方发表论文,你就得遵照要求去做,否则你做再多的工作也可能无用。

在学术行政化体系之下,对论文的要求就是以数量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另外就是期刊的“级别”。许多人花钱找人代写、代发论文,无非出于两个原因:其一,想发论文的人多,但可发论文的“阵地”少,只能花钱购买资源。买论文的“发表权”,实质就是购买行政垄断下的资源;其二,论文发表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耗费巨大精力去搞真正研究,还不如花钱投机取巧。

对垃圾论文、买卖论文泛滥现象,有专家提出减少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并且加强对期刊管理的建议。其实,这些都是治标之策。评职称不要求发论文了,买论文的肯定会减少,但买其他东西去评职称的是否会增多?而发表论文的期刊学报不过是个载体,承担不了学术评价和管理的职责。只有改变学术行政化现象,让行政的归行政、学术的归学术,由学术机构来评价科研成果,才会促进社会形成良好学风,让论文粗制滥造失去动力,让论文买卖市场萎缩。

该斩断私欲型产业链了

欲望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没有欲望的神,只配在享乐,所以虚幻的仙界也就无所谓“社会进步”。这样,任何一个有追求的人,大抵不会真正满足于无欲的所谓极乐世界。没有欲望可怕,欲望过度也不吓人。比如,一个人所享有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本该与其社会贡献成正比。对个人声誉和地位的追求并没错,前提是自己的能力和实际贡献应与这样的目标相吻合。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私欲膨胀,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威胁到国家安全。问题在于,这样的危害远没有引起政府部门和个人的重视。私欲膨胀过度,几乎在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最显眼也最经常被曝光的,可能首推学术论文的买卖。学术论文,不仅大学老师和在校大学生需要,中小学老师也需要,党政机关的人需要,企业事业单位的人也需要。需求如此普遍,难的论文的生产。论文本是个人学术研习心得的产物,可能是多年积累、偶有所得的产物。否则,论文也就无所谓创新了。论文的生产比孕育孩子不知难出多少倍,但是各类期刊刊发的论文,相比不亚于新生婴儿的出生比例。这样,要么是国人太有才了,学术研究的发展步伐超出了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要么是人为造假,用障眼法行骗于世的结果。口说无凭,不妨看看下面的报道。

现在,论文买卖已经形成一个地下产业,以论文买卖公司为核心,写手、掮客、网站、期刊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我国买卖论文2009年规模达10亿元。用反剽窃软件查询,2007年的样本数据中,72%的文章是全文抄袭,24%的论文为部分抄袭,只有4%的文章不存在抄袭。

我国的论文买卖不仅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年“产值”超过10亿元。这样的GDP数字越是可观,中国的职称大军就越是浩浩荡荡,中国的学术研究就越是荒诞不经。论文买卖成为可观的“产业”,如何给这个早已不是秘密的产业命个名字,我想了一下,姑且称作“欲望型产业”算了。转念一想,不妥。没有欲望就没有产业,欲望型产业岂不是连累无辜?应该叫做“私欲型产业”。但凡真正的产业,总该对社会有所裨益。而论文买卖,包括代写代发,沽名钓誉不说,还坑害单位和国家。如此投机性产业,生意竟红红火火。这样的产业对中华民族的危害,过在当代,害在千秋。若不斩断这样的私欲型产业链条,未来的我们将成为史书抨击的靶子。

职称,不是每个行业都需要。职称晋升,也不宜用计划思维来年年递增。职称的计划思维,激起了人们对荣誉的过分追求。对学术论文造假的置若罔闻,则又助长了人们的造假行为,助长了论文买卖产业链条的畸形繁荣。最终,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由此表明,私欲型产业链不被斩断,不要说论文买卖了,每个行业、领域都会充满投机分子。一旦各行各业的投机分子成了主力军,我们岂不是生活在一个“利益恐龙时代”了吗?更恐怖的是,人们意识到了危害,却无能为力。而现在,我们就处于这么一个时代!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