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行为金融学的核心就是要研究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过程。席勒利用资产价格模型就对非理性如何对股市的放大机制进行了分析:自发形成的庞氏骗局;投资者的高度信心;对投资者期望和情绪的反思;投机性泡沫的反馈理论;作为反馈模式和泡沫的理解;作为反馈模式和投资机泡沫的庞氏骗局;当今的非理性繁荣和反馈环等。席勒曾说过,金融危机是经济系统中最为传统的主题,而金融危机往往产生于投资者们对于金融资产的疯狂投机,以及因此产生的金融投机泡沫,因此,在非理性繁荣的背后一定潜藏下一场危机,这不仅对股市,也对房地产市场泡沫有更大警示作用。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为抑制本国经济快速下滑,采取了逆周期的宽松刺激政策,但逆周期政策刺激下的经济复苏并不稳定,金融与实体的背离将导致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不断上升。当前全球多数国家的利率水平已降至极限,资本回报率的下降和庞大的政府、民间债务负担,使得企业和居民扩张信用的需求显著下降,“流动性陷阱”的风险不断加大。
然而,长期极度宽松货币政策造成了市场的货币幻觉,资产价格上涨的预期让乐观情绪蔓延,使得参与者的自信不断得到正强化,进一步加剧资产价格脱离价值的上涨,最后导致资源错配,为未来埋下金融危机的种子。从这个角度而言,各国货币当局(特别是美国)控制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的投放应该是一项长期的政策选择。
□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